1. 犯罪构成我们学习两阶层的构成体系,这可以更好地适用今后的考试,至于三阶层、四要件,这里不说,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犯罪构成必要条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犯罪构成体系)

犯罪构成必要条件

1. 犯罪构成我们学习两阶层的构成体系,这可以更好地适用今后的考试,至于三阶层、四要件,这里不说,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2. 两阶层很简单先看客观(违法阶层),再看主观(责任阶层)。一步一步走下去,全部达成就构成犯罪了。

3. 客观要件有一个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实施了危害行为产生了危害结果,行为和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五个要件达成,客观要件就有了。再看客观违法阻却事由,是否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这三个都没有,客观上犯罪就成立了。再来看主观是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哪一种,定了主观要件最后看责任阻却事由,分别是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两阶层走完后,这个人是否犯罪就很清楚了。

4. 犯罪构成确定后,就要给他定罪,这里就要用到三段论推理。给出一个大前提:凡是人都会死,再看小前提:张三是人,再看小前提是否符合大前提得出结论:张三会死。这里面大前提指的是法律规定,小前提是案件事实。得出结论有无犯这个罪(法律规定)。

5. 案件事实是五花八门的,而我们的刑法里一条法律规定肯定不会和案件事实完全一样,这时就要对刑法条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解释(解释技巧、解释理由)。构成要件要素可以分为①记述的要件要素(根据事实就能判断)和规范的要件要素(要根据主观价值判断才能确定。如淫秽物品);②成文的要件要素(法条明文规定的,如强奸罪的对象是妇女)和不成文的要件要素(法条上没有的,但实际上又要具备的);③积极的要件要素(正面表面犯罪成立)和消极的要件要素(反面是否犯罪成立,目前公认只有一个例子,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其中“因被勒索”、“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就是消极的。)④客观的要件要素(上面所说的客观要件)和主观的要件要素(故意、过失、目的、动机)。⑤真正的要件要素(能为行为的法益侵害提供根据)和表面的要件要素(不能为法益侵害提供根据,写出来只是为了划分界限)。⑥整体的评价要素(如情节严重、情节恶劣)。

6. 刑法条文弄清楚后,就要看案件事实,这本是刑诉的问题刑法只负责解决悬疑事实。在案件事实存疑的情况下,要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要么有罪、要么无罪,认定为无罪;要么重罪、要么轻罪,认定为轻罪;要么重罪、要么轻罪、要么无罪认定为无罪。

7. 我们在定罪的时候不能颠倒大小前提,一定是定好大前提,把小前提代入定是否有罪。当然一个案件事实,可能符合多条法律规定,这就是择一重罪而论处。

犯罪构成体系有很多种,选用两阶层是因为我觉得它最简单,然后又可以解决我们考试能遇到的问题。文中加黑部分都是以后要总结的东西,让大家提前有个了解。犯罪构成弄懂了,起码我们就知道了一个人的犯罪是怎么构成的,框架就建立起来了,明天再给大家添砖加瓦。如有以后,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