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官方发行的中国历代疆域版图中,明朝鼎盛时期的版图形状是很突兀的:由于蒙古残余势力的影响,明朝在华北地区的疆域基本就是长城在往上延伸一部分,但是在东北地区,明王朝的疆域则划得相当之大,而这一片,几乎所有的地图上都会标上五个字——“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呢?先来看看这个词,“奴儿干”,这个词一听就知道不是汉语,它其实是女真语,意思是“山水画”;而“都司”呢?这其实是“都指挥使司”的简称,“都指挥使司”其实是明代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但是,“奴儿干都司” 和“浙江都司”、“江西都司”等还是有区别的,这个“都司”实际并完全是明朝的官署衙门,而是属于一种名义上的羁縻统治机关。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1)

目前最常见的明朝版图(1435年)

要了解“奴儿干都司”,就必须了解中国东北地区古代的情况。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2)

大家看上图,这是明朝长城在东北地区的那部分,称为“辽东边墙”,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东基本在长城以内,这是从战国时期燕国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情况,所以辽东地区除了很特殊的时期(如高句丽鼎盛时期入侵),基本都是中原王朝的直接控制疆域,属于“直属郡县”,但是辽东以北,长城以外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吉林、黑龙江甚至更北呢?

这个地方,中原王朝的政权是从没有大力经营过的,古代的白山黑水可不是今天的粮仓宝盆,那里气候恶劣,遍地蛮荒,在清末“闯关东”之前,基本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开发,汉人也基本不会去那里,那当地生活着的是什么人呢?那就是一些渔猎民族。这些人往往文化比较落后,但相当彪悍,典型的就是女真人,他们在12世纪亡辽灭宋,直接南下建立了金朝。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3)

辽东属于明朝直接控制的地域,以北属于羁縻区

元朝比较特殊,在蒙古人冠绝全球的武力征服之下,这里和内地一样被设置成了“辽阳行省”,但这个行省的发展也是很有限的;而元朝灭亡后,接下来明朝是怎么处理这里的呢?

其实明朝对于东北也不太熟悉,因为这个地方中原王朝真的几乎没有实际性经营过,元朝设置行省,那可以说是历史上头一回,但按照中国历史的潜规则,前朝的领土,后朝是需要继承的,要不怎么能说是正统呢?更何况,当时辽阳行省还有很强的蒙古残留势力,这是明朝新政权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明朝严厉打击,终于在洪武二十年(1397年)迫使实际控制此处的元朝太尉,拥兵20万的开元王纳哈出投降,明朝势力渗透入东北,至于怎么管理这里,明朝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首先当然是要让当地分布的部落服从了,所以明朝的工作就是去各个女真人部落,要求其称臣纳贡,同时抵制朝鲜王朝对此处的渗透并驱逐蒙古人,当地部落知道明军的厉害,自然也大多归附。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4)

那怎么管理呢?这一片地方上百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地方都是雪原和林海,明王朝根本不可能严密控制,甚至各个土著部族也是分布非常稀疏,所以明朝只能是设置一些卫所当据点,而这些卫所的控制着都是女真人。

根据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明廷派行人邢枢等往谕奴儿干,招抚诸部。次年,置奴儿干卫,后陆续建立一百三十余个卫所作为据点。这些卫所其实明朝自己也不一样完全能弄清楚在哪里,卫所长官基本都是当地土著部族头领。

“奴儿干”在哪里?狭义的“奴儿干卫”地点在现在的黑龙江江口,这里古称庙街,现在是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而明朝权威的统治中心后来也设立在这里,就是本文说的“奴儿干都司”,治所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靠近入海口的奴儿干城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5)

《明史》的记载是这样的: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奴儿干当地的头目忽剌修奴(蒙古后裔入朝朝贡,见到了永乐皇帝朱棣,永乐皇帝很高兴,向他询问当地情况,忽剌修奴表示奴儿干地方设立了卫所,但这里地处交通要道,只设立卫所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仿照元朝建立“元帅府”加大权威,按旧制进行册封。

这里的“元帅府”是啥?其实是元朝的旧的建制,元朝曾经在这里征东元帅府(又称征东招讨司,元朝控制这里的军事机构,隶属辽阳行省)作为当地军事管理机构。朱棣同意了他的提议,在当地建立了进一步的行政机关,不过明朝没有元帅府,而是设置了比“卫所”更高一等级的“都司”,这就是“奴儿干都司”,这是继“辽东都司”后,明朝在东北设立的另一个机构

永乐九年(1411年),奴儿干都司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

根据记载,明朝在奴儿干城有驻军,士兵每两年一换。鼎盛时驻军多时达3000人,最少也不少于500人,轮番戍守,可以这么说,奴儿干城就是明朝在辽东之外的东北地区的势力中心。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6)

那这“奴儿干都司”是个什么性质呢?首先要注意,它和辽东都司不一样,“辽东都司”属于明朝直控的“疆域”,属于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地域;“奴儿干都司”则是 羁縻统治机关,是象征性的建制,这类都司明朝一共有三个:乌斯藏,朵甘和奴儿干(如下图)。这些地方明廷基本是不管理的,其统治方式是这样的:朝廷册封当地某些部族首长为部族长官(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都指挥使、镇抚等官,赐给敕书印记,管理当地事务),给他们官服、官印等,使他们名义上属于朝廷官吏,但实际上,除了表示臣服,按惯例纳贡,他们的一切行为基本照旧。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7)

奴儿干都司的情况如下图,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都司卫所都是沿着江河设立的,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古代的情况,最方便的交通就是水路,明朝的据点自然只能沿着江河设立,水路不通的地方,基本也就没人去了。而图中的“北山女真”,这是外兴安岭以北所分布的一些与女真人有一定关联的通古斯部族,这批人分布非常广,最远甚至到了北冰洋沿岸,这里的部分部族也曾名义服从过明廷,但具体分布地点不详,这也是现在大多数明朝鼎盛时期的版图中,东北方没有上界的原因、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8)

那,奴儿干都司是干嘛的呢?是类似内地“省会”一样管理广大地域的吗?这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东北地区极为辽阔,一个小小的奴儿干城根本不可能起到统辖全地域的效果,这些部族互相联络都很困难,更别提集中起来了。

根据记载,奴儿干都司最盛(万历年间)时有384个卫,24个所、7个地面、7个站、1个寨,通常直接简称384卫,但这些卫所和明朝中央都是直接联系的,并不需要再通过奴儿干都司这一环节。

既然管理职能不具备,那奴儿干都司的实际职责是干嘛的呢?

答案是招抚!

东北这么一大片地方因为没有直接控制,所以需要通过“招抚”不停维持存在感的,在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后,朱棣派遣心腹太监亦失哈前去黑龙江地区进一步开拓,以加大明廷的影响力。从永乐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二年里,亦失哈多次奉旨巡视黑龙江流域(俗称“九巡北海”),亦失哈曾经主持在奴儿干城修建永宁寺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竖立石碑以记其事,这是唯一一块在女真人建立的金朝灭亡之后刻有女真文的石碑,宣德七年(1432年)亦失哈再度巡视此处发现庙已毁,便下令重修永宁寺,同时另立一块石碑——《重建永宁寺记》,宣德碑全为汉文。1904年,两座石碑被搬移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两座博物馆。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9)

注:亦失哈,海西女真人,14世纪末期被明军俘虏并送入京城成为了宦官,后得到朱棣信任巡视北海,此人堪称陆地版的“郑和” ,15世纪最著名的中国探险家之一。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10)

注:俄罗斯阿尔谢涅夫博物馆一楼室内的永宁寺姐妹碑

《永宁寺碑》介绍了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的情况:…永乐九年春特遣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昔辽、金畴民安故业,皆相庆曰:“□□今日复见而服矣!”遂上□朝□□□都司,而余人上授以官爵印信,赐以衣服,赏以布、钞,大赉而还。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方格表示汉字已难以识别)

“永宁寺碑”在当地居民中有相当神圣的地位,185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律师、驻俄国商务代办佩里·麦克多诺·柯林曾到黑龙江流域考察,记录到:这些土著居民对这个地方(永宁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怀有一种神圣、持久和强烈的信仰,这种木片制成的花朵无疑是一年一度的献礼,还可能加上一头牲畜作为向这个地方的神抵赎罪的牺牲。

但是,“招抚”实际也是王朝较为开拓性的政策,由于永乐皇帝朱棣在位之时耗费了大量国力,明朝内部有些疲敝,所以其去世后,明朝的内外政策均转为保守。到了宣德年间,明朝逐步放弃对东北地区的巡视工作。

宣德四年(1429年)十二月,明朝“召内官亦失哈等还。”,宣德五年(1430年)十一月, “罢松花江造船之役。”(巡视东北主要靠水路,明朝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带设立有造船厂,为奴儿干都司服务),宣德十年(1435)正月,奴儿干巡视工作彻底停止。

不过,这不代表的明廷放弃对当地部族的宗主权,明朝只是不再进行招抚而已,但明廷在当地存在感的渐渐下降则也是必然的趋势。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11)

注:宣德皇帝朱瞻基,统治期间全面收缩,以恢复国力。

既然招抚任务停止了,那负责招抚的奴儿干都司呢?大家现在看到的很多资料都会显示宣德年间奴儿干都司被废除,这其实并不太准确,其实宣德之后,明廷的文书中仍然经常出现奴儿干都司,这个机构其实也同样存在,并且有负责的官员。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奴儿干都司,基本属于“名存实亡”,明朝为什么要保留这个机构呢?其实更多是“政治需要”,因为明代军职世袭制度(奴儿干都司属于兵部),奴儿干都司三个主要负责人都是鞑官(归附明朝的少数部族)身份,所以不太好废除。但实际上,当地有关事务基本都是由辽东都司直接过问的。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呢 明朝是如何控制东北的(12)

奴儿干都司的驿站图,可以看到基本都是沿着乌苏里江等江河分布的

而这个时候,“奴儿干”实际已经由一个“机构”变为泛化的 “地理概念”,万历《大明会典》记述,“奴儿干都司,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 地面七,寨一。”,其实万历年间的奴儿干都司几乎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里不是说“奴儿干都司”负责管辖这么多卫所,而是说,“奴儿干都司”这个地域分布着这么多卫所。

类似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的安西都护府,设立奴儿干都司是明王朝鼎盛时期的壮举,象征着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奋力开拓的国家气度,然而沧海桑田,今日的奴儿干城已经不在,只剩下永宁寺碑的碑文诉说着明王朝当年的强盛辉煌。

“(宣德)七年,上命太监亦失哈同都指挥康政率官军二千,巨舡五十再至。民皆如故,独永宁寺破毁,基址有焉。究□之,其□人吉列迷毁寺者,绵悚惧战栗,尤之以戮。而太监亦失哈等体皇上好生柔远之意,特加宽恕。斯民谒者,仍宴以酒食,给以布物,愈抚恤。于是人无老少,踊跃欢忻,咸啧啧曰:“天朝有仁德之君,乃有启处之方,我属无患矣!”时众议西郭仍建原寺,敢不复治。遂委官重造,命工塑佛,不劳而毕,华丽典雅复胜于先。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以斯观之,此我圣朝聪明德博,道高尧舜,存心于天下,加惠于穷民,使八方四裔、多士万姓无一饥寒者。”——《重修永宁寺记》


参考文献:

《奴儿干都司职能分析》——鞍山师范学院历史系

《论明代奴儿干都司的设置及实效性》——尹兴龙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