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27战斗机,很多人第一印象或许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名噪一时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作为苏-27首次执行对西方国家军用飞机的拦截任务、并在行动中造就了划伤对方发动机后本机安全返回的奇迹,苏-27这种曾经被苏联高度保密的战斗机也就此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按理说,这样一架见证了历史的战斗机,应该予以妥善保护和保养。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目前陈列于索契航空博物馆的战斗机,目前非但没有,反而被露天公开展出并没有得到良好维护。从该机表面的掉漆和褪色来看,该机在索契航空博物馆露天展示了多久恐怕都已经无从考证。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飞行员是谁(巴伦支海手术刀)(1)

图注:保养堪忧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主角、“红色36”号苏-27战斗机

时间倒回到1987年。虽然当时苏联已经开始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然而这种氛围对于苏军的基层部队却没啥影响——西方国家的飞机和舰船还是会不请自来,而自己去西方国家门口“无害通过”的次数也一点也没少。这一天,9月13日,苏联防空军第10防空军第941飞行团的飞行员瓦斯里·坦西姆贝尔大尉驾驶一架新装备的苏-27战斗机奉命在巴伦支海上空拦截一架抵近苏联海岸侦察的挪威空军的P-3B反潜机,这是西方国家首次直接接触这种苏联新型战斗机。自然而然,P-3B机组不会放弃这次绝好的观察机会,该机不但没有听从驱离离开这一空域,反而开始对这架机身号为“红色36”的苏-27进行临近拍照。几次三番抵近驱赶之后,P-3B总算调头驶离。不料,P-3B刚刚转弯之后没几分钟,就再次飞了回来——首次近距离接触苏联新一代战斗机,哪有放弃多拍几张照片机会的道理。这一回,坦西姆贝尔大尉明显是生气了,他甚至一度将两机间距拉近到2米——考虑到飞机在正常飞行下的速度,这种飞行动作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在“红色36”号再次掉头、P-3B机组成员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的时候,P-3B机组突然感觉机体一阵颤动、并伴随有刺耳的金属剐蹭的声音,随后2号发动机的指示灯亮起了红灯——直到这时,P-3B机组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由于坦西姆贝尔大尉的举动实在太过于吓人、且已经有一台发动机停止工作,P-3B不得不悻悻地离开了事发空域返回挪威。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飞行员是谁(巴伦支海手术刀)(2)

图注:“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发生后的制作的场景复原。从图上不难看出,这个动作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两机相撞

说起来,这位坦西姆贝尔大尉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主。尽管“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坦西姆贝尔大尉胆大心细有意为之,然而实际上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飞行事故——事后经分析,当时坦西姆贝尔大尉不过是想从P-3B机身下方飞过再从机头前方拉起吓唬一下P-3B的机组,但由于高度控制不当结果让垂尾从P-3B的发动机短舱下划过。虽然这种做法达到了逼走P-3B的目的,但同样损坏了“红色36”号的垂尾,并因力传导作用间接对“红色”36号的机体造成了损害。由于这种危险的行为是部队所明令禁止的,事后坦西姆贝尔大尉不但遭到了停飞处分,而且还被调离了原部队。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飞行员是谁(巴伦支海手术刀)(3)

而后来这位大尉的运气也实在是不怎么样,90年代末坦西姆贝尔大尉在一次例行飞行中因尾翼气流偏转导致飞机失事,本人在事故中身亡。而考虑到此次事件造成的影响,苏联防空军也不得对“红色36”进行掩饰,将该机的机身号改为了“红色38”。当然了,退役后又改了回来。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飞行员是谁(巴伦支海手术刀)(4)

图注:挪威空军P-3B机组拍摄到的“红色36”号飞行员瓦斯里·坦西姆贝尔大尉的照片。从坦西姆贝尔大尉带有杀气的眼神来看,这位飞行员显然是个莽撞而又蛮勇好斗的主

毋庸置疑,“红色36”号苏-27因其传奇的经历,绝对算得上是一架“有故事”的战机。尽管“巴伦支海手术刀”事实上只是个事故而非故意为之,然而作为苏-27在世界面前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以及冷战时代“擦枪”的见证,这次事件的主角实在不该受到这种待遇。对于这样一具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在保护上竟然也如此不上心,我们只能说俄罗斯人的心也实在是糙得可以。至于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航空文物惨遭如此毒手,我们也只能盼望这种事越少发生越好。

更多军事文章请关注军机图JJT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