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村居》清 高鼎

二月天,树木长出新叶,繁花似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来到户外,放飞风筝,放飞心情,让自己的志气在明空之中自由翱翔,甚是相宜。

春天太阳和煦,地面水汽蒸腾,大地的能量生发,即便没有大风,风筝照样能够飞起来。

风筝又称纸鸢、纸鹞,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当时用于通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2)

寒食清明前后放风筝成为了民间习俗,许多诗人文人在其诗词小说中多有提及。

其中清朝乾隆皇帝就在他的诗《戏题纸鸢》中写到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儿童云戏趁清明,一线风光两翼轻。”。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到清明前后放风筝一事,提及到许多有趣的风筝:宝玉的美人风筝、宝钗的大雁风筝、迎春的凤凰风筝等等。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3)

图丨画家刘旦宅 作品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

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中写到:“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

放风筝的时候,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东风中,抬头看着蓝天,伸展颈项,张开嘴巴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疏泄内热,清心肝之火,散内结郁热。

放风筝是一项全身运动,也是祖先们养生的智慧。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4)

经常放风筝,能够防治颈椎病。颈椎由7个椎体组成,自然形成弯曲。

现代人平时用颈椎多是左右转动,很少上下活动自己的脖子,经常长时间低头干活。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颈部的自然弯曲消失,导致颈椎上的肌肉和神经改变,出现疼痛和麻木。

放风筝的时候,头向后仰,目光追随着飞舞的风筝,使颈项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善颈项肌肉血液循环。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5)

经常放风筝,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肉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

被颈椎病困扰的朋友,可以趁着风和日丽的春日,到大自然中放风筝,疗愈自己的身心,和颈椎疼痛说再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词条 《放风筝》2021年3月

网页《知网空间》学位论文库 《续博物志研究》杨振北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徐文兵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9年9月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6)

—下期更精彩—

文 | 若兰

图 | 网络

校对丨紫苏

编辑 | 似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秋天长寿的基本知识(春日的风筝长寿的秘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