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秦琼勇斗尉迟恭,终极一战,到底是三鞭换两锏,还是三锏换两鞭?”这样一个标题,不少隋唐迷可能都会觉得,老乐提出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在民间传说,以及各个不同版本的隋唐故事中,“三鞭换两锏”那是公认的说法,尽管具体的“换”法不同,但结局都是秦琼两锏胜过尉迟恭的三鞭,所以秦琼技高一筹,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秦琼与尉迟恭的关系如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秦琼与尉迟恭的关系如何(秦琼勇斗尉迟恭)

秦琼与尉迟恭的关系如何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秦琼勇斗尉迟恭,终极一战,到底是三鞭换两锏,还是三锏换两鞭?”这样一个标题,不少隋唐迷可能都会觉得,老乐提出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在民间传说,以及各个不同版本的隋唐故事中,“三鞭换两锏”那是公认的说法,尽管具体的“换”法不同,但结局都是秦琼两锏胜过尉迟恭的三鞭,所以秦琼技高一筹,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

这些说法,大体也都没错,但是在真正的《隋唐演义》中,的确是“三锏换两鞭”,而非“三鞭换两锏”。面对这个绕口令一样的问题,估计又会有人质疑了——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隋唐演义”,说的都是三鞭换两锏,你在这胡说八道有意义吗?请注意,老乐说的《隋唐演义》是真正的小说原著,而非各种挂名的加工作品,比如评书或影视剧,其实这些内容与《说唐》更相似,原版的《隋唐演义》,明确地否定了“三鞭换两锏”,进而才更正成了“三锏换两鞭”。

为了说明此事,我们还是简单回顾一下《隋唐演义》小说,对这一段故事的大致描写:秦琼和尉迟恭分别代表着李唐势力和刘武周,在柏壁关展开激战,两大当时顶级猛将,大战百余合,分不出胜负高低来,到了晚上,又挑灯夜战,还是打不出谁强谁弱。其实,这种描写,就很像《三国演义》里,张飞马超大战葭萌关的内容,两大虎将也是从早打到晚,没分胜负高低。

打到后来,尉迟恭实在有些受不了了,便主动提出了一个干脆利落的解决办法,他跟秦琼谁也不防御了,就拿自己的兵器照着对方身上猛砸几下,谁先受不了,就算谁输了。秦琼一听尉迟恭这种说法,立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不客气地告诉尉迟恭,这种做法不是缺心眼吗?小孩都不干这事儿,你说砸就砸?砸完以后,大家还能愉快地享受生活了吗?尉迟恭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这个“笨招”,既然秦琼拒绝了,那就听他怎么说吧。

最后,秦琼提议,俩人彼此交换兵器,去砸大石头,谁先把石头砸断,就算谁赢了。最终,尉迟恭拿着秦琼的锏,砸了三下没砸开石头,而秦琼拿着尉迟恭的鞭,两下砸开了石头,这才算是赢了一阵。尉迟恭明知道自己输了,但还得狡辩,说秦琼之所以赢,是因为自己的鞭更结实,所以才占便宜。秦琼一看,跟这种人也解释不通,只能互相换回兵器,准备再战。这时,李世民也像《三国演义》的刘备一样,担心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立刻鸣金收兵,叫回了秦琼。

在这个故事的最后,《隋唐演义》明确写下了,这叫秦琼“三锏换两鞭”,还毫不客气地否定了此前的作品中,关于三鞭换两锏的荒谬之处。怎么个荒谬法?尉迟恭提出的俩人互相砸,不设防,就是过去的作品里“三鞭换两锏”的内容。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三锏换两鞭”的确给人感觉更加合理一些。但“三鞭换两锏”的说法,在民间的影响力终归很大,而《隋唐演义》的作者再认真,他最终留给后世的,只是这样一部作品的书名,内容却早都改得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