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下半句更为经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写了很多的谋略以及城府,正是因为其中很多人的心思极重,所以我们也有了“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因为老人自己本身就有了很多阅历,要是再看这类书籍,就会有很多心思,要是有什么坏心思,就得不偿失了。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印象都比较深刻,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也比较饱满,性格亦是比较鲜明。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下一句全诗(人人皆知既生瑜)(1)

其中有写道这样一句话叫:“既生瑜,何生亮”,多人就因为这句话,对周瑜有了小气、没有度量的看法。因为光是从这半句话来看,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因为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既然有了自己,为什么还要生出这么有才能的人。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周瑜真实的形象并不是这样,而这句话也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有这半句,要是把下半句连起来,相比大家对于周瑜的印象会大为改观,那么这后半句是什么呢?咱们继续往后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下一句全诗(人人皆知既生瑜)(2)

其实作者截取这半句话是想借此来衬托出诸葛亮的智谋,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高大。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作者自然是有自己的喜好,也并不能完全按照事实书写,因此会有一些感动,只能说作者更倾向于诸葛亮这个人物,所以周瑜不小心背了锅。接下来咱们就用这句话的后半句来看看周瑜的本意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下一句全诗(人人皆知既生瑜)(3)

它就是“君未归,孤何安?”,意思就是如果诸葛亮不和自己一起,自己怎么能安心呢?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才华,所以自然就想把他拉拢过来一起为孙权效力,同时也希望诸葛亮可以明白自己的想法,再加上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所以这个愿望就更加强烈。还有更加荒唐的一个说法是周瑜是因为小气被气死的,其实不然,周瑜是在西进途中病逝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下一句全诗(人人皆知既生瑜)(4)

说到这儿,不免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了,当时林黛玉刚刚明白贾宝玉的心意,又想起人们常说的“金玉良缘”,不免心中郁闷,既然有了我林黛玉,为什么又来一个薛宝钗呢?其实这样想来就有一点我们先前所理解的“既生瑜,何生亮”的说法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下一句全诗(人人皆知既生瑜)(5)

因此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己区分,并且对其中所述内容加以辨别,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文学作品,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