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杨浦区大桥街道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集中签约仪式上,18台住宅加梯项目同时签约开工。
当天下午,加梯公司在百联滨江广场现场摆摊,接受居民咨询。目前,大桥街道正在推动“创新加梯服务网点进社区”,在街道的8个片区依次投放被称为“加梯盒子”的加梯便民服务站,就近服务居民。
抱团:从3个月到半个月
明丰苑小区是个建造于1997年的商品房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社区配套设施陈旧,最突出的问题是小区老年居民多,没有电梯,上下楼不便。
小区共有26个单元门幢,目前有3个单元已加装电梯,2个单元正在报建中,而剩余的21个可加装电梯单元将采用一种整体加梯方式,争取在1年内全部完成。
负责明丰苑加梯工程的上海丹龙建设公司经理葛春辉有一张小区“加梯地图”。“26个楼栋,外行看起来都差不多,其实可以分成5个房型。”按照以往加梯流程,每一栋楼都要经历从申报规划、设计、专家评审等流程,需要3到4个月才能开工。
“整体加装,就是将同一个小区的所有楼栋归成几个类型,取相同类型的楼栋,整体进行专家评审,全过程只需半个月就可以开工了。”葛春辉说,整体加装的方式不但让加梯加速,还能使成本降低。“一栋楼的加装成本从七八千元降到了三四千元。”
“整体加梯要具有数量规模才能‘成气候’。”大桥街道共有既有多层建筑935幢,经前期勘察评估,符合加梯条件的近700幢。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目前,大桥街道正在明丰苑、引翔港等小区试点首批规模化整体推进加梯,未来将推广到整个社区。
创新:加梯的N种“打开方式”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根据不同房型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横向楼梯间,平层入户。电梯进出口与住户的入户门在同一水平面,住户出电梯可以直接入户。第二类是竖向楼梯间,半层入户。电梯进出口与住户入户门在不同水平面,需步行上或下半层至入户门。
平层入户。
半层入户。
相比起平层入户,半层入户的居民出电梯后要往上或往下走8格楼梯。正是因为这8格楼梯,一些老年人的轮椅便不能直达家门口,带来不便。为此,社区采用了创新的加梯方式,通过将休息平台向两边延伸,连接两侧房间,而楼梯间两侧房间,比如阳台、厨房等,通过改造后连通休息平台,将半层入户调整为平层入户,让住户出行更加便捷。
将半层入户调整为平层入户创新方式。
在大桥社区,加梯还有多种“打开方式”。比如底层电梯厅架空设计。有的底层住户反映电梯厅人员进出密集,对他们生活造成影响。这种创新方式可以将底层电梯厅架空,不改变原有入户方式,二至六层住户可直接刷卡使用电梯入户,减少了对底层通风、采光的影响。
底层电梯厅架空设计。
有的小区在探索电梯立面优化方式,将电梯厅窗户改为落地窗,让电梯立面更加通透美观,减少对电梯厅两侧住户的视线干扰。有的小区将电梯底层外墙材料由铝板改为玻璃,同时底层设置防撞措施,丰富了建筑立面外观的同时,也保证了底层住户的通风采光需求。
为了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造成突然失火安全风险,加梯小区还在电梯里安装可识别电动车的警报设备,若有电动车驶入电梯,电梯将发出警报声并且无法启动。
幕后:加梯牵出居民多年“恩怨”?
签约仪式上,明丰苑所在幸福村居委会书记郑恋咏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她刚刚做通了28号楼最后一户人家的工作。
这是小区里的“困难楼栋”,由于居民意见难以统一,征询环节一度陷入停滞。“本来加装电梯只需要三分之二居民同意就行,但留下三分之一的‘不同意’也是遗憾,既然要装电梯,就要做到100%。”
“小区加装电梯的矛盾,很多是由居民多年来的‘恩怨’所激发的。”郑恋咏说,“有的低楼层居民过去投诉高楼层经常高空抛物,现在要征询装电梯,楼下自然就不同意。有的一楼居民想在自家搭建顶棚,而楼上一直反对,他们希望以加梯为‘筹码’让楼上同意其装顶棚……”改造的障碍不仅仅在于复杂的手续,更是人情问题。由居民自发提出的加梯,征询工作往往由居委会来帮忙托底解决。
面对有一楼居民提出,加装电梯后其他楼层的房子升值了,自己的房子会贬值,郑恋咏说:“加装电梯后,整个小区环境提升了,房价会整体上涨。”有居民家原有的浴室正对着电梯间,加梯后会损害其私密性,居委会组织楼上居民一起,帮这家人的窗户贴上反光贴。面对居民提出电梯带来的噪音、采光问题,小区里还设置了加梯“样板间”,组织有疑虑的居民前来观看……
“加装电梯,要考虑的是居民利益的最大化。不能电梯装好了,反而激化了居民矛盾。”最终前后历时9个月,民丰苑28号楼坚持做到了居民同意率100%。顺利签约以外,小区居民的关系也团结和谐了很多,因加梯而建的楼道微信群被保留下来,每天居民在群里交流生活十分热闹。“因为一部电梯,把居民长年累月积累下的矛盾、‘怨气’化解掉,这是加梯的额外惊喜。”
栏目主编:周楠 文字编辑:黄尖尖
图片摄影:黄尖尖
来源:作者:黄尖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