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成为春节档影片的最大赢家,贾玲通过影片告诉全世界她的妈妈叫李焕英,她很想妈妈,她很爱妈妈,但她再也收不到妈妈的回应了。纵影片感动了所有人,一再刷新票房纪录,也弥补不了贾玲一生的遗憾。观众在影片中充满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与苍凉。

撒贝宁在母亲离世后,翻看与母亲的微信聊天记录,才恍然发现自己几乎每天都跟朋友在微信中谈笑风生,但给妈妈的微信却寥寥无几,愧疚不已,一直保留着母亲的微信。在母亲离世六年后,他成为了一对双胞胎的父亲,他第一时间给妈妈发了“妈妈,你当上奶奶了。”只是,母亲的头像永远不会再亮起,他再也收不到回复。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1)

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痛彻心扉地后悔?为什么不在“亲尚在”的时候善待父母?

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父母衰老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你以为的来日方长,转眼可能就天人相隔,无处话凄凉了。孝,不能等!

很多人以为给予父母足够的钱,尽量满足父母的物质要求就是孝。但近年来空巢老人自杀率呈上升趋势,从很多老人自杀的遗言中,我们心酸地看到:自杀竟成了父母对子女最后的成全。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指和颜悦色,“难”即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最难的。孔子认为能一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的最高境界。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2)

现实中,有多少人把最美的笑容,最温柔的言语留给老板,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一个刚巧帮了自己一把的陌生人,却把最不耐烦的嘴脸端给父母看,还肆无忌惮地对父母说着最伤人的话语。相信90%的人对父母的唠叨,都说过一句最伤父母的话:“我的事,你别管了!”

大家留意过当你说出这句话时父母的表情吗?父母本还有那么多话想对你说,但听到你的这句话,往往咬着嘴唇,关上话闸,怅然若失地怔在那里,或低头离开。

“冷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对方是这个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从你来到这个世上,哪一天不让父母牵肠挂肚?你现在说不让父母管你的事了,你是想告诉父母:你的事父母已经没有能力管了,还是你已不需要父母管了,父母的关心纯属多余?

作为父母,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的口头禅就是“老了,不中用了!”而你,作为他们最关心的人,直接地说不用他们管了,叫他们情何以堪?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3)

无情的语言,不耐烦的表情就像一把把插向父母心脏的小飞刀,对父母心灵带来的伤恸,是你给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最无情的言辞给了最爱你的人?

心理学上解释说,这是因为父母是我们最信任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子女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做,父母都会无条件地原谅自己。不像老板,客户,合作伙伴,朋友,一言不合,他们可能就会弃你而去,后果很严重。

正是父母永不退却的爱,给了我们肆无忌惮的底气。

但我们肆无忌惮的言辞又给了父母什么呢?当我们把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顺、内心的烦躁,一股脑儿化作无情的言语倾泻到父母身上的时候,有想过父母的感受吗?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21岁时瘫痪后,曾一度变得暴怒无常,经常冲着在一旁小心翼翼伺候他的母亲发火,直到母亲骤然病逝,史铁生才幡然醒悟,后悔莫及。他在书中写道:“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子女的不幸在父母那儿都是加倍的!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我们又怎么忍心在父母日益老去的时候,还让他们心伤呢?更何况,父母对我们的要求远比我们想象的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轻轻的拥抱,一次耐心的聆听就足以让他们喜笑颜开!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4)

可是,我们对父母就是那么的吝啬笑容与耐心啊!所以孔子才说“色难”,保持对父母的和颜悦色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色难”真的那么难吗?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从最简单的做起,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和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一个高赞回答写道:“我有一个独特的技能: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否是在跟父母打电话。因为跟父母通话的特征是很明显的:和朋友聊得热火朝天,转身一接起爸妈的电话,立马变成冷漠脸:‘嗯’‘啊’‘知道了’‘没事儿我挂了啊’,一句话蹦不出几个字。”

看了这段话,联系自己平日和父母的通话情况,多少人莞然失笑。

什么时候我们从总是围着父母问这问那,变成了面对父母无话可说了?对父母和颜悦色请让我们从对父母耐心说电话开始吧!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5)

我的一个闺蜜每晚七点就要给她妈妈打电话,雷打不动!有一次,我正和她吃饭,一到七点,她就给妈妈打电话。我坐在旁边,听到了她们通话的全过程,也没什么大话题,无非是今晚吃什么?看了什么精彩的电视节目?白天又碰到了谁?自己现在约了什么人在哪里吃饭?通话时间超过了15分钟。

我问她,天天就讲这些,也不腻?

她奇怪地看着我说:“怎么会腻?通过每天一个电话,我知道妈妈的一些情况,也让妈妈知道我的一些情况,两母女拉家常不就是这样的吗?”

我不禁赧然,我有多久没跟父母拉家常了?我们往往愿意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应酬外人,却将父母冷落一旁,让他们觉得能接到子女主动打的一个电话都是一份奢望。

就像我的闺蜜一样,每天腾出15分钟的时间留给父母并不难吧!耐心地听听父母的唠叨,也向父母讲讲自己的日常,这不就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吗?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6)

对父母和颜悦色的前提是让父母见到你。

平日里,我们总会听到父母说:“你忙你的吧,我们都挺好的。”于是,我们也就心安理得地忙自己的事了,一年到头,也没几次回家看望父母。但其实,多少父母望眼欲穿地盼着子女回家啊!

记得刘欢说过一件小事,让我深有感触。

刘欢说他有一次去看望父母,临走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时走不成了,他想着还有一堆事要做,很是着急。他的父亲嘴上也埋怨着雨,脸上却不自觉地流露出窃喜的表情。刘欢捕捉到了父亲的这个微表情,灵光一闪地想到了父亲其实是多么想让他在家呆久一点啊!于是,他就在家住了一晚。结果那个晚上,他发现父母是那么地开心,特别是他母亲,像个孩子似的跟在他身后,不停地跟他说着话,甚至连刘欢上厕所的时候,他母亲也站在外头和他说话,让刘欢既尴尬又心酸。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7)

看到这儿,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曾几何时,我也是这样整天屁颠屁颠地跟在妈妈后面转的,妈妈上厕所时,我就搬张小板凳在厕所门外坐着,继续跟妈妈说话或者唱歌给她听。印象中,妈妈从来没有对嘴巴讲个不停的我露出不耐烦的表情,她总是那么温柔地看着我,不时摸摸我的头,不时捏捏我的脸,不时给我一个亲亲,眉梢眼角尽是宠溺。

可现在的我怎么就可以不时地给妈妈甩一记眼刀:“烦不烦?”一念及此,我便想抽自己几个耳光。

常回家看看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所以,每周至少抽出一两个小时去看望一下父母吧!而且,在回家之前,请把你在外面受的气尽数抖干净,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当你面对父母时,你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向父母撒撒娇,说一下委屈;也可以像宠自己的小孩一样,温和地听着父母的唠叨,如果父母感兴趣,还可以耐心地教教父母发微信,上淘宝。请相信,这样的相处,必定洋溢着幸福!对父母如是,对你亦然。

以上两点,均是指不与父母同住的状况。假如你本身就跟父母住在一起,那就更简单了,对父母的和颜悦色就从每天给父母一个微笑开始吧!

“色难”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总是忘记父母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总是笃定父母永远都会在那里。正如作家刘墉所说:“爱总是向下流淌的。”我们往往竭尽全力地把爱倾向自己的下一代,却忘记了我们的上一代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关爱。看看父母日渐佝偻的背,布满老人斑的手,日益浑浊的双眼,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8)

如果说,昨天的父母是你的天,你的依靠,那么,今天的你,也是父母的天,父母的依靠。你的一言一行,都牵扯着父母的神经。

周国平曾经说过:“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在我们成为孤儿以前,谁也不能预算,此生还能拥有多少与父母共处的时光。所以,趁父母还在,把最温暖的笑展现给父母,把最甜的话说给父母听,尽情地宠着他们慢慢变老吧!

谁说过孝是一个人基本的德行(孝的最高境界是)(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