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西北五县和南部的那坡等县,远离集市的农村各族群众,过年的时候都有杀年猪的习惯。杀了年猪,猪肉猪骨头一时肯定吃不完,怎么办?当地群众的做法是腌制熏干,使之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一年中肉食品的细水长流,还能使这些肉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充分表现了偏远山区群众生活上的智慧。

不光杀年猪这样,杀牛也是这样。把新鲜牛肉做成牛干巴,风味更浓。

田林洞弄牛干巴

洞弄牛干巴是田林县洞弄乡群众用当地黄牛肉熏烤而成的牛肉干,味道特别香甜美妙,是最上等的送酒佳肴。

贵州牛肉干正宗做法(把新鲜牛肉做成牛干巴风味更浓)(1)

洞弄乡(现已与六隆镇合并)位于田林县境东南部、驮娘江东北岸,与右江区毗连。这里因远离交通干线,相对偏僻人少,境内高丘低山连绵起伏,据土壤普查结果,其土壤含磷量略比田林县的其他地区高,特别适宜于植物的生长。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和大片大片的茅草,山间溪泉清冽,泉流潺潺。由于地旷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37人,比田林县每平方公里45人的平均人口密度少8人),洞弄少有人为的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很好。当地群众利用得天独厚的草山条件,大力发展养牛,所养黄牛属于隆林黄牛体系老品种,养的方式是放养。清晨,草叶尖上还颤悠悠地滚动着亮晶晶的露珠时,各家各户把牛赶上山坡,傍晚才用一桶盐水引诱回栏。牛在山坡上、溪水旁既能吃到鲜嫩的青草,又能自由自在地奔跑,因而肌肉特别结实,肉质特别鲜嫩,内味特别鲜美。

贵州牛肉干正宗做法(把新鲜牛肉做成牛干巴风味更浓)(2)

洞弄牛干巴选用牛的前胛和后腿部位最优质的内块烤制。宰牛时很有讲究,主要是不能沾水。宰前先在地上垫一层青冈或枫树、榕树的枝叶,将牛放倒后抬上去,才杀死。剥皮时,让牛四蹄朝天,将牛皮抻开,牛的身下又垫上一层皮。这样的宰杀,牛肉不受任何污物沾染,比用水冲洗还干净。

宰杀后将选好的牛肉切割成巴掌大、巴掌厚的肉块,放在大锅或大盆里,先用料酒、姜末、少许食盐生腌一会儿,才用木炭慢慢熏烤。烤时上面罩上竹扁,下面掌握好火候,视火候间隔一定的时间翻一次烤面,牛肉既不跑味,又能烤得均匀。

贵州牛肉干正宗做法(把新鲜牛肉做成牛干巴风味更浓)(3)

牛干巴的烤法复杂,炒法也很复杂。炒前先切成薄片,备好料酒,姜丝和切成寸许长的干辣椒、青蒜苗等佐料。诸料备齐,先将干辣椒和姜丝放进油锅里炸一炸,再把牛干巴放进去,加上少许食盐,微火慢慢炒。炒熟后,再调上蒜苗,浇上料酒,一盘有红有绿、有黄有紫的牛干巴才炒成了。

这样炒成的牛干巴,香气扑鼻,香味纯正,一般人闻一闻就能分辨出它和水牛干巴、马干巴、骡干巴之类的区别,有的人甚至能分辨出这种牛干巴与别处牛干巴的不同。可见洞弄牛干巴品位不一般。

贵州牛肉干正宗做法(把新鲜牛肉做成牛干巴风味更浓)(4)

用洞弄牛干巴送酒,酒量一斤的人能喝两斤,酒量两斤的人能喝三斤。这不是说洞弄牛干巴具有什么解酒的功效,而是这种牛干巴味道太美了。夹一片送进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纯正的牛肉味加上爽口的姜丝味、辣椒味和浓厚的蒜苗味,顿时令你津液汹涌,食欲倍增。洞弄牛干巴还耐嚼耐品,越嚼越甜,越品越美,当你把那块牛干巴嚼到满口妙不可言的滋味时,举起酒杯,一口酒送下去,人立刻就长了精神,添了豪气。

在田林,乃至在整个百色,喝酒的人首选的下酒菜,总是洞弄牛干巴。百色民间成语里有“酒醒不见牛干巴”之句,说的是糊里糊涂之中,好东西都被别人拿走了。被拿走了好东西,最令人沮丧的不是被拿走黄金白银,而是被拿走牛干巴。这句成语可真有意思。不过,它倒是道出了牛干巴的美妙。而最美妙的牛干巴,当是洞弄牛干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