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脏器脱垂一定是因为盆底肌松弛吗?

在产后盆底检查中,经常会有宝妈问:“我洗PP的时候摸到下面掉出一块肉,平时也老感觉有东西,是不是脱垂了?”

“小便的时候阴道口坠坠得像有一块肉,是不是子宫脱垂了?”很多新手妈妈在产后42天复查的时候会诊断有阴道壁膨出,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

那么,阴道壁膨出是什么?

阴道壁膨出是指膀胱,尿道,直肠及肛门,由于盆底肌和筋膜以及子宫韧带不能恢复正常位置而向阴道突出,暴露于阴道口外,是盆腔脏器脱垂的一种。

阴道壁膨出又分为阴道前壁膨出(膀胱/尿道膨出)、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据统计,产后女性阴道壁膨出的发生率高达40%,常伴随着尿失禁、性生活不适等症状。

产后子宫有点下垂怎么办(为什么产后下面会下垂)(1)

为什么会阴道壁膨出?

妊娠和分娩是影响盆底和阴道支撑组织功能的主要原因。妊娠的时候增大的宝宝、胎盘、羊水使腹压越来越大,盆底肌处于持续拉伸状态,弹性下降,肌力也相应减弱,对盆腹腔脏器(膀胱、尿道、子宫、直肠等)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

于是,随着孕期肚肚越来越大,腹压增加,持续压迫盆底肌,有些孕妇(尤其是经产妇)孕期就有阴道口扩大,阴道壁突出阴道口外的情况,个别孕妇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子宫脱垂。

在分娩第二产程延长时,由于生产的用力挤压导致耻骨、膀胱、宫颈、筋膜及韧带过度伸展和撕裂,造成盆底韧带和筋膜松弛,悬吊力不足,加上盆底肌受损较重,承托和支撑盆腔器官的能力也随着减弱。

如果产后没有及时康复,致使骨盆不稳定、伤口愈合不良、出现瘢痕粘连或疼痛的症状,阴道伤口或剖宫产伤口不能得到有效恢复,盆底肌收缩不对称、盆腹动力不协调,很多产妇容易出现膀胱或直肠移位,压迫阴道向阴道口外膨出的现象。

另外,老年妇女也是发生阴道壁膨出的高危人群。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力相应下降,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显著升高。慢性腰腿痛、脊柱侧弯、骨盆不稳定等也可以导致盆底肌收缩不对称、盆腹动力不协调,从而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因此,产后是否做好盆底肌康复对老年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子宫下垂有直接影响。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能忽视产后的康复。

产后子宫有点下垂怎么办(为什么产后下面会下垂)(2)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阴道壁膨出?

如果想要自检是否阴道膨出,可以尝试蹲下、屏气、用力向下(像生孩子一样用力),摸摸阴道口是否有突出来的肉肉?如果感觉到异样,最好立即来医院找医生检查,医生会根据你的症状及病史,进行相关检查来确诊你是否存在阴道膨出的问题。

产后子宫有点下垂怎么办(为什么产后下面会下垂)(3)

已患有阴道膨出该怎么治疗?

如何治疗取决于阴道膨出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对于发生时间不长,对生活影响不大的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对于盆腔器官明显脱出阴道口,严重影响生活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一般包括盆底康复治疗(凯格尔运动) 、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盆底筋膜手法治疗也是针对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非常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据研究表明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肌修复具有明显效果。对于凯格尔运动适用于I度和II度患者,但是错误的方法会增加腹部压力,加重对盆底功能的伤害,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协调盆腹动力,进行相对精准的凯格尔训练。

2、手术治疗

对于阴道壁膨出严重超过阴道口外、甚至合并严重子宫脱垂的患者,可考虑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道封闭术、盆底重建手术等方式。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腹压的持续增大,对于产后还未恢复盆底肌肉和筋膜来说,相当于雪上加霜,再一次损伤盆底肌,导致对盆腔器官的支撑力下降,膨出脱垂也就发生了。

一、控制腹压

对于阴道膨出的产妇,需要时刻注意控制腹压:

二、产后束缚带不要轻易使用

很多妈妈生产完后想要快速瘦身,使用束缚带,但是产后长期使用束缚带:

三、产后尽早锻炼和修复内核心力量

内核心包括膈肌、腹横肌、腹内斜肌、多裂肌等。产后盆底力量的恢复与内核心状况密不可分。其实,很多女性普遍将阴道膨出、子宫脱垂、尿失禁等视为个人隐私问题,要么忍着不说,要么就是认为生育后这些情况非常正常。一般到医院就医的患者,症状都已经十分严重,治疗起来疗程也会更长。

其实,只要引起重视,及早检查,进行简单的运动和预防措施,就能很好地治疗。但预防治疗是有“黄金时间”的,一般是女性产后一年内,最好在产后42天恶露排净后尽快进行盆底肌的恢复训练。若产后没有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将会是尿失禁和脱垂的高发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