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森走红毯(学生回忆老师赵梓森)(1)

赵梓森生前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叶文波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萧灏

昨晚,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上赵梓森带过的博士生、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卫东。回忆起赵老的一生,马卫东总结了几个关键词:艰苦朴素,治学严谨,爱国情怀,有独到的战略眼光!

工作服一穿二三十年

马卫东1998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师从赵梓森院士读博,并于2001年获博士学位。

在读博期间,马卫东发现“赵梓森院士过得艰苦朴素”。“他穿的衣服很干净,有一些衣服有二三十年了,他还在穿,很多都是单位发的工作服。”马卫东介绍。有一次,他询问原因,赵老回答:“别人可能没有衣服穿。我这些工作服反正穿不破,一直穿挺好的!”

赵梓森院士每年都会到美国去参加光纤通信大会(OFC),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每次临行前,都要买几包方便面和榨菜随身携带。

赵梓森曾吐槽“吃不惯方便面”,但考虑到“在国外买东西吃会比较贵”,每次不得不带。

马卫东说,单位曾想给赵老换房子。那时候,赵老住的是十分简陋的房屋,墙面没有经过任何装修。武汉邮电科学院相关负责人提出,赵老是院士,按照条件,要给他盖一个院士楼,但赵老坚决不同意。赵老表示,现在的房子已经足够了,他觉得环境很好,不需要再给组织增添负担。

给大学生讲座自己做PPT

马卫东记得有一次,华中科技大学邀请赵梓森院士给学生做讲座。“院士讲座在高校里是比较常见的。赵老自己电脑上有很多现成的PPT,按道理说,随便拿出其中一个讲就可以了,但赵梓森院士没有这么做。”马卫东回忆,赵老表示:“如果他们只是看中我的名声,形式大于内容,我是不去的,请先调查一下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之后,马卫东联系了主办方并咨询了一些学生,得知大学生们最想了解的是光纤通信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知道学生的诉求后,赵梓森院士开始自己动手做PPT。

他的这一习惯,极目新闻记者也曾经历过。2018年8月,极目新闻专访赵梓森院士时,他就将记者的采访提纲逐条做成PPT文件,投放到电视屏幕上,尽显理工科背景的严谨。

赵老做的PPT一点都不生硬,马卫东说:“他能把最复杂的技术,用通俗易懂的知识点讲解出来,甚至还自己动手在PPT里面穿插了许多动画。”

再后来的一件事,让马卫东十分感动。前几年,单位准备为赵梓森院士申报一项国家级奖项,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复杂的学术科研结果整理工作只能交给马卫东等弟子来完成。马卫东和大家详细整理了80多页PPT,本以为赵老会很高兴,没想到赵老审核申报材料时,有些不高兴,要求“这几页删掉,这些描述也删掉……”,理由是“这些内容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不是我的主要贡献”,但在大家看来,这些内容是公认的赵梓森院士的心血。但赵老坚决不同意,本着尊重当事人的原则,80多页的申报材料被删得只剩下40多页。

现场有人提醒,不做加法反做减法,按照这样的思路,材料可能无法获评大奖。赵老却十分淡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赵老的治学严谨、不求功名的心态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赵梓森常指导马卫东等学生的科研课题时,经常讲“我希望你们毕业之后能够留在邮科院工作,多为国家做贡献”“多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以国家的光纤通信事业为重。”

马卫东毕业后,毅然留在了武汉邮电科学院研究院下属单位工作,从学生成为了赵老的同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