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雅风,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

在第58章,老子用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有为而治和无为而治的不同,并讲述了圣人外圆内方的和谐处事风格。在第59章,老子继续讲治国之道;系统说明了德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先来看一下第59章的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zhong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道德经15章深度解析(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怪的规律)(1)

这一章承接上一章内容,还是侧重于讲治国之道,顺便也讲了一下养生,因为道德经是内圣外王的领导者法则,其实说到底讲养生的目的还是为了讲治国。治人事天,治人就是指治理百姓,引申为治理国家,事天意思侍奉天年,引申为养护身心。那为什么说养护身心最终的目的还是治理国家呢?

这里我们穿插一点历史知识,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怪的规律,那就是王朝兴盛的时期,君王的寿命都比较长,而王朝衰败的时期,君王的寿命都比较短。所以说君王寿命的长短是影响朝代兴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为政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持续而且稳定,不能经常进行法令和政策的变更。在君主专制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帝王都有不同的战略和决策,然而农耕社会发展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大部分的皇帝在位时间连10年都不到,很难想象在不到10年的时间能建立多么伟大的成就呢?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有大的成就,养生是必不可少的。

道德经15章深度解析(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怪的规律)(2)

然而无论养生也好,治国也好,都必须遵道而行,如果不修道的话,就会把养生的目的当成延年益寿,这就等于是为了养生而养生,那养生就变成了第50章中说的生生之厚,结果往往动之死地;同样,如果不修道的话,就会把治国作为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手段,这些手段会让百姓畏之,侮之,而这样治国也结果往往造成国家昏乱,就像第29章中所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那在养生和治国的过程当中如何修道呢?治人事天莫若啬。本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啬,啬的本意是收藏,收之藏之而不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俭啬,节俭,收敛。对应了老子“吾有三宝”当中的一宝“俭”。在第44章老子说过,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结合这一章,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只有节俭和收敛才可以长久。接下来老子就用一系列的推论证明了节俭内敛就是长生久视之道。

夫唯啬,是谓早服。服是指服从,服从于什么?服从于道,也就是遵道而行。只有做到了节俭和内敛,才能及早地服从于道。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老子所说的啬,是统治者和领导者对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对百姓的要求,领导者要对自己俭啬,对百姓反而要慷慨,这才是有道有德,反之就是无道无德了。

道德经15章深度解析(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怪的规律)(3)

俭啬是修道当中修身的一部分,无论是修身养生,还是治国安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己的俭啬;就是要生活俭朴,少私寡欲;老子在这里之所以用啬这个字,不是吝,也不是俭,是因为啬有多重的含义,既包括物质上的节俭,生活上俭朴,又包括精力上的节俭,不纵情声色;既包括能力上的内敛,深藏而不露,又包括欲望上的内敛,少私而寡欲。这样的话就能及早地服从于道。早服谓之重zhong积德。读重也可以,意思是多多的积德;读重也没关系,意思是不断的积德;都能说得通。

我习惯上读重zhong积德,及早地服从于道,及早地遵道而行,就能更多地积累德性;我们早就讲过,遵道而行即为德,所以说越早地服从于道,德性也就越厚重,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克,在这里不是指战胜,而是胜任的意思,有个成语叫克勤克俭,原意就是说治水的大禹既能勤劳以治国,又能节俭以持家。极的意思是极限,莫知其极就是说无法估量他的能力。不断地积德,多多的积德,让德性越来越厚重,那就没有什么是他不能胜任的了。没有什么不能胜任,那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能力;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能力,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

道德经15章深度解析(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怪的规律)(4)

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德,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能力呢?我们衡量一个人才,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叫做德才兼备,就是说这个人既有良好的品德又有足够的能力,那么品德和能力哪一个更重要呢?毫无疑问是品德,能力的作用始终都是有限的,而品德的作用却是无限的。特别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只要具备深厚的德性,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能团结和领导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大家所发挥出来的能力自然是无法估量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有所作为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有限的,而领导者的无私无为,团结大众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无限的,那么这样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会被推到君王的位置上,可以有国,就是说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这也正是老子一直倡导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之治。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母的意思是根本,在这里代指道,代指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是无为,只有无私无我,一心为公,用无为的心态去治理国家,才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叫做深根固柢,是长久长存的道理所在。在古汉语当中,所谓本末,原意就是指树根和树梢;枝和叶都是指树的末,也就是树梢,根和柢都是指树的本,也就是树根。向四周蔓延的须根叫根,垂直下扎的直根叫柢。深根固柢意思是使树根深扎牢固,不易动摇。用以比喻事物的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道德经15章深度解析(王朝兴衰都遵循一个奇怪的规律)(5)

这里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老子的民本思想,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统治的根基是德性,没有人民,君王只能是孤家寡人,没有德性,君王的统治也不可能稳固。长生久视意思是长远的和谐发展,用现在的话就叫做可持续发展。老子的思想就是统治者要以民为本,以德为基,要遵道而行,少私寡欲,一心为公,为大众谋福利,才能实现长远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最后再看一遍译文:治理百姓和保养天年,没有比俭啬更为重要的了。做到了对自己俭啬,就能尽早地服从于道;尽早地服从于道,就是多多地积“德”;多多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没有什么不能胜任,那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能力;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能力,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根本,就可以实现国运长久。这就叫做深根固柢,是长久长存的道理所在。

好,第59章我们就分享到这里,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