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要想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中有所作为,就要孜孜不倦学习、勤勉奋发干事。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

2022年五一劳动节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艺术学院

发起《咱们:看见身边的光》特别策划

为54名北大一线服务人员拍摄人物肖像照

涓滴积聚成海,岁月自有光芒

平凡的努力值得被看见

北大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系列专访

一起走近咱们“身边的光”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

蔺庆刚

47楼北侧集装箱修车铺维修师。来校服务16年。

北大师生的校园记忆里,几乎都有一句

“谢谢蔺师傅!”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3)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4)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5)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6)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7)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8)

《39年、37年、36年、34年、33年......北大谢谢你!》推文的评论区,北大师生纷纷表达对北大一线服务人员的敬佩、喜爱与怀念,“蔺师傅”是其中提及最多的姓名之一。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9)

他将“普通”织成岁月的礼物

文/隋雪纯

32平米的集装箱,他把这里变成北大“自行车王国”的坚强后盾。16年相逢相守,他与园子里的师生们一起,织就无数平凡又温暖的时刻。

01 47楼北侧的集装箱

“中国最忙的修车铺”

“更多的老师同学知道我姓蔺了。”

《咱们:看见身边的光》人物肖像照在北大第二教学楼公共空间获得展出。其中包括北大自行车修理技师蔺庆刚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0)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1)

这不是蔺庆刚第一次受到关注。2017年,自行车维修点搬迁时,师生及校内媒体多撰文表示纪念;2018年,作为“深受老师学生们敬爱”的“修车师傅”,蔺庆刚的经历载入北大建校120周年特别策划“120个故事”的第35则。

此时此刻,跟随艺术学院博士肖梦涯的镜头,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至47楼北侧的集装箱,自行车维修技师蔺庆刚笑言,这是“中国最忙的修车铺”。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2)

集装箱32平米,进门便是气泵等器械,时而发出轰鸣;南北两侧用隔板分区,整齐码放自行车修理相关零部件。不大的空间被充分利用,且十分有条理。而靠墙的位置有一张座椅,蔺师傅也正是在此,等待着前来修车的同学们。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3)

蔺师傅的修车流程简单明确:来维修的师生一般见到蔺师傅打个招呼,便自述车辆问题,蔺师傅前来检视,与同学确认方案后,上手维修。遇到感兴趣的同学,他还会讲授一些原理和自行车维修的基本知识,这也是一向沉默的蔺师傅为数不多“侃侃而谈”的时刻。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4)

白手套是蔺师傅的标配,用自行车后座软垫作为工作时的膝盖支撑,配以扳手、钳子等工具,他娴熟地把自行车提起、倒转,旋、换、按、拧,动作轻捷流畅;而往往伴随着一声“叮当”声落地,自行车便恢复了“元气”。

蔺师傅并不耀眼,但对于整个燕园而言,却又绝对不可或缺。

02 “我在北大修车,16年了”

对于更多年岁较长的北大人来说,他们对蔺师傅的记忆多还停留在图书馆南门的维修摊点,蔺师傅带着他的维修三轮车,在那里驻扎长达11年。

2004年,25岁的蔺师傅来到北京大学,第一份工作是在老“家园食堂”附近卖自行车。

“因为要卖自行车,懂维修便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

2006年,正值修车铺招募修理工,蔺师傅便“转行”成为自行车修理技工,在北大学五食堂附近修车,一辆带货箱的蓝色三轮车,便是全部“家当”,也是他最醒目的标识。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5)

10月中旬,做事稳重、靠谱的蔺师傅被统筹安排迁至图书馆维修点的承担自行车维修业务,成为学校四个自行车维修点之一。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6)

2017年,由于学校统一规划,学五、三教等地的修车铺拆迁,“当时很多老师、同学都帮我向学校反映申请一个棚子。”在师生的建议下,北大专门为蔺师傅在47楼下单独配置了一个红色的“集装箱”用以进行自行车维修工作。蔺师傅的三轮车搬进了“集装箱”,从此无论刮风下雨,终于有所安处。

03 “最忙的时候,一天修了180辆车”

自行车仍旧是北大学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螺丝松了、轮胎坏了、刹车松了、掉链子等问题,虽然对于蔺师傅来说是驾轻就熟的小事,但对每一自行车主人来说,却对日常出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校内唯一的自行车维修点,他不能也“不敢”放假,春节回家一次便是最长的假期,即使如此,最长的时候,他也曾20个月没有回家。近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原先住在校外的蔺师傅更是直接住在了修车铺里。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7)

蔺师傅的“官宣”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钟到晚上八点钟,但实际上,他每天的工作时长远多于此

“很多时候我8点多一点就到位了,但会告诉别人我8点半才上班,因为如果人家8点来了你不在,那就是不守信用了。下班也是一样,虽然春夏秋冬会有变化,但只要我跟学生约定了几点来取车,不到那个点我就一定不会下班。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8)

晚上九点半,蔺师傅的修车铺依然灯火通明

“信用”对蔺师傅来说极为重要,2008年,一剧组因拍摄需要至北大图书馆取景,并希望蔺师傅停工一天。给予报酬和补偿,但蔺师傅并未答应。“给我钱是没用的,如果搬走了同学来修车怎么办?

“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信任的问题。修车这行,就靠这个呢。”

由于任一时段内,都有师生可能前来修车,蔺师傅的时间也被一辆辆自行车切割为碎片,自从事自行车维修工作以来,他几乎没有看过电视,时间计算单位从“分钟”“小时”变成了“辆”。

“最多的时候,几十辆、百十辆都是正常的。最忙的时候,一天能修180辆车。”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19)

午饭和晚饭前后是一般人休息的时间,却往往是蔺师傅最忙的时候。学生下课、吃过午/晚餐、前来修车,显得顺理成章,但对蔺师傅来说,却意味着他的每一餐几乎都匆匆解决,并随时可能被工作打断。

“疫情前最忙的时候,从来没有正点吃过午饭,晚饭经常会到八九点、甚至十点才能吃上。”

虽然忙碌,但蔺师傅还是会有条不紊、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前来修车的同学,且帮忙调正车把、卸车筐等“举手之劳”,一般不会收费,蔺师傅将其视为一种长久的默契和自然的习惯。但北大师生也深知蔺师傅辛苦,中秋、端午节时,经常与他分享节日佳肴;也往往希望能用一定的报酬来肯定他的劳动,这也让蔺师傅十分感动,“一些东西是免费的,但同学非要给我钱;或者这个东西就值十块钱,非要给我十五。我觉得这些都是同学们对我的鼓励。”

这些记忆和“人情味”在过往的16年中不胜枚举,面对师生的认可,蔺师傅抱有很深的感激之情,而这也是在共享单车入驻北大、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导致营业额下滑,原有自行车维修技师依次撤出北大后,蔺师傅依然选择坚守于此的理由。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0)

04 “时间会见证人心”

“我不太擅长表达的。”蔺师傅话不多,比起言谈和叙述,他更喜欢默默完成手中的活计。每一次拧螺丝、换轮胎,他都一丝不苟,长达16年的自行车维修经历更让他明白,吃苦、扎实地工作,是朴素却最有力的处世守则。

“首先是有比较扎实的技术,同时要有恒心、要坚持:做任何事都是要这样。”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1)

“我出身农村,家境不算好,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2017年搬迁至集装箱后,虽然相较流动的自行车摊点有了极大改善,但没有暖气和空调,冬天缺乏阳光照射,温度极冷,手冻皴裂更是常有的事,“习惯了也就觉得没什么。”夏日酷暑难耐,但蔺师傅却平静地说,“不忙的时候,去外面找个树荫待着,就可以了。”

蔺师傅说,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能力和技术也曾遭受质疑:“年轻嘛,很多人也是会不太信任,觉得你的手艺可以不可以?那个时候我的处理办法就是,实实在在、一是一、二是二地去做;最后绝大部分人还是会改变原有的看法的,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时间会见证人心。”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2)

而正如蔺师傅所言,北大16年的时间,也见证了他的坚韧与恒心,作为校内唯一的自行车维修点,蔺师傅的人品与能力早已有口皆碑;而师生们在自行车、电动车出现问题时去找蔺师傅求助,也成为了一种依赖和习惯。如果说寻觅一份“稍微稳定的工作”是他选择北大的初衷,那么16年的认真与踏实,让他将这份“普通”织成岁月的礼物。

在未来可展望的日子里,蔺师傅还会继续留在北大,与他的红色集装箱为伴,守护着北大交通的便捷与安全。这对于他来说,既是工作,也是无言的责任。而在大家心目中,那个常年在47楼下勤恳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北大一处“风景”,象征着稳定、规律的生活秩序,令人心安。

几分钟的功夫,又已有几位同学在排队修车了,蔺师傅提起他的白手套从修车铺中走出,走到阳光下,将问题逐一解决,再目送一辆辆年轻的自行车,重新驶入初夏的风里。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3)

策划:北大融媒体中心

参考文章: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120个故事 | 一往情深深几许》

采写:隋雪纯

图片:隋雪纯、北大青年

排版:许庆勃、郭雅颂

责编:郭雅颂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4)

太!浪!漫!输入生日,收下你的专属星光!

红楼缘深七十年!北大祝法大生日快乐!

北大的“紫藤萝瀑布”:万花灿烂,生生不息!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5)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6)

北大老教授骑自行车(他在北大修了50万辆自行车)(27)

32平米的修车铺,他与北大相逢又相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