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星球科普
每当我们谈及“美人鱼”的时候,往往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但是你听说过斐济美人鱼的故事吗?
说到斐济美人鱼,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国马戏团经纪人兼演出者巴纳姆(P.T. Barnum)。
巴纳姆曾经对于斐济美人鱼有过这样的描述:“尾巴上带有鱼鳞,躯干部分有毛发,经常露出牙齿,张开一张吓人的大嘴”。他之所以能给出如此详尽的描述,是因为他曾拥有过一条“美人鱼”标本,并且还宣称“美人鱼”标本是它在斐济附近海域捕获的。事实上,巴纳姆对于“美人鱼”的描述与古代传说中美人鱼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那斐济美人鱼的真正历史又是什么呢?
相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只斐济美人鱼是由船长巴雷特·埃德斯(Barrett Edes)从他的一次穿越亚洲的探险之旅中带回的。1822年,船长巴雷特·埃德斯以6000美元的价格从一位日本渔民手中买下了这种生物。据传说,当时的日本渔民将其看作是某种特殊宗教目的的象征。
随后,这种动物的尸体便在伦敦开始展出,并登上了当地多家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在美人鱼到达伦敦20年之后,船长巴雷特·埃德斯的儿子却收回了美人鱼的所有权,并将其卖给了摩西·金博尔(Moses Kimball)。摩西·金博尔原计划在波士顿博物馆展出这件标本,但他认为其好友巴纳姆或许对这件古怪物品更为感兴趣。果不其然,当巴纳姆在纽约第一次看到这件美人鱼标本时,他毫不犹疑地将其收入囊中。
随后,巴纳姆立即把这件美人鱼标本交给一位当地的博物学家进行检查,但专家却对这件美人鱼标本的真实性存疑。尽管后来巴纳姆知道这是假的,但他还是利用所谓的“美人鱼”标本赚了不少的钱。
而实际上这只“美人鱼”标本是由一只幼猴的躯干和头部,与鱼的后半部缝合,再覆盖混泥纸浆制成的。在该标本展览的近20年中,始终没人相信那是假的。但可惜的是,斐济美人鱼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博物馆发生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
这个骗局,也被博物学家们称之为:「科学史上真实的反常现象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梅尔( Paul Meehl) 给人们这种心理状态取了一个专有名词:巴纳姆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