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牧与扬州之间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作为一个才子文人,他曾在扬州为官,对这个既有美景又有美人的江南繁华之地有着很深厚又很复杂的感情,这些在他许多非常知名的诗歌中都有体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杜牧最好一首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杜牧最好一首诗(杜牧这首经典扬州诗)

杜牧最好一首诗

唐代诗人杜牧与扬州之间有着不可言说的联系,作为一个才子文人,他曾在扬州为官,对这个既有美景又有美人的江南繁华之地有着很深厚又很复杂的感情,这些在他许多非常知名的诗歌中都有体现。

今天我们所说的就是杜牧写给曾经同在扬州做官的好友韩绰的一首调侃诗,表面上虽为调侃,其实却写出了诗人对扬州美好生活的深深怀念,写出了一个回忆中美得灵动缥缈的扬州。

“草未凋”易被写作“草木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与韩绰曾经同在扬州为官,这首诗歌立意如题,本是写给好友韩绰的一首诗,调侃好友与佳人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扬州,是一个在唐诗中出镜率非常高的名词,尤其在杜牧的笔下更为经典。

扬州是唐代的商业繁华之地,商业发达,歌楼林立,也是文人才子最向往的地方。《太平广记》里对扬州有这样的描述,“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是一个疏狂才子,在扬州没少留下许许多多的风流故事,而韩绰与他,更是交友生活中的同道中人。如今,诗人不在扬州,韩判官却在扬州繁华之地继续着以前的美好生活。

青山隐隐水迢迢,“隐隐”、“迢迢”,两个叠字,音调悠扬,意境优美,如在耳畔,如在眼前,将江南的山水美景描绘地灵秀动人,又写出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相隔千里万里的迢迢之路,就像电影的远镜头拍摄出了一幅风景秀丽的江南山水画。

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季来临,北国山水早已是一片凋零,而江南的气候温暖宜人,风景依然秀丽,草木尚未凋零,这既是自己现在所处的萧瑟环境与友人所处的美好扬州之对比,也是寂寞的现在与美好回忆的对比,对比中越显得回忆的美好,现在的寂寞凋零。

《唐诗摘钞》中说这一句,“作'草未凋',本句始有意;若作'木'字,读之索然矣。”这句诗中的“草未凋”容易被写作“草木凋”,便失去了原有的美好意境,因为本是描写江南未尽的美景,若写成了草木凋零,那么扬州之美便荡然无存了。“未”比“木”只多加了一笔,意境却是天壤之别,由此可见诗歌用字的重要性。

二十四桥,本是一个写实了的数字,却传达出无限缥缈感

二十四桥明月夜,这一句方是杜牧此诗从描写扬州的大量诗歌中脱颖而出,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原因。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一说有座桥名二十四桥。《扬州画舫录》记载,“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二十四桥,本是一个写实了的数字,但所传达出来的却是一种缥缈感,充满了神话般的色彩,“二十四桥”,用一个看上去数量很多又对仗工整的数字,写出了扬州之盛,扬州之美,让人记忆深刻,过目不忘。

玉人何处教吹箫,洁白的月光洒在二十四桥上,在这样一个浪漫的夜晚,友人不知道正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呢?一想到这里,诗人对友人的生活不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与羡慕,更对自己过去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对当下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感叹。

这一切,不是因为回忆总是最美好的,而是因为扬州真的太美,扬州的过往生活真的太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