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小的一草一木、一台一阶都会讲故事,红色的故事在玉溪一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传承着红色基因,浸润着红色情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旗飘飘演讲?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旗飘飘演讲(红旗飘飘引领成长)

红旗飘飘演讲

玉溪一小的一草一木、一台一阶都会讲故事,红色的故事。在玉溪一小,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传承着红色基因,浸润着红色情怀。

开学第一课

8月26日,秋风和煦,晨光明媚。玉溪一小文化、山水、溪源、外国语校区同时举行“中国心·爱国情——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秋季开学典礼。升国旗是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脸贴小红旗的同学们整齐地站在升旗台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国旗、唱国歌,给国旗敬礼、与国旗合影,玉溪一小学子的爱国心、报国志以此触动、因此共鸣。

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央视演播厅,《开学第一课》的内容依然与国旗有关。作为一个已经有十一年历史的大型公益类节目,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国旗下的讲述”为内容主线,选取70年来五星红旗飘扬的重要场合和精彩瞬间,挖掘具有时代厚重感、体现青春正能量的人物故事,并邀请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人物、新时代的创新实践者、青少年杰出代表等进行故事讲述,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地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化。

升旗台下,文化校区一年级班主任唐丽红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开学第一天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一年级语文的第一课是《我是中国人》,课文与现实相映照,教孩子们认识我们的国家、国旗、国歌,进而引导他们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正是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所在。”唐丽红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唐丽红始终把红色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当作是课堂教学延展的重要部分,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诵读玉溪精神,并通过讲红色故事、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做红色作业等一系列活动让红色经典更具象化,让学生更易接受和共鸣。

开学第一天,六年级学生李若谷带来的“红色作业”是一幅水彩画,威武雄壮的天安门城楼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整个画面以大红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繁荣富强,红色预示喜悦荣光,这是这个11岁女孩心中天安门的模样,也是祖国最美的模样。

“从孩子进校那天起,红色教育就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一小始终把红色教育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相融合,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并激励他们成长。”山水校区一年级语文老师杜玉华说,接下来她打算以手抄报比赛、辩论赛、红色故事分享会、诗歌朗诵会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红色作业展是玉溪一小一学期一次的盛事,这是孩子们对党史、新中国史的了解与观照,也是对红色精神最直观的领悟与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为“沿红色足迹,筑时代精神”的红色作业展分三大板块。“重走长征路板块”,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变废为宝,纸壳长城、特制手榴弹、手捏的橡皮泥小红军,这些充满童趣的小物件完整再现了长征的艰辛。“少年强国梦板块,”航天飞机做得惟妙惟肖;“爱我家乡美板块”,红塔山构思精巧……

“孩子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把红色精神落实到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红色作业的制作、爱护我们的校园、帮助和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实际上都是红色精神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文化校区六年级班主任董蕊说。

《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是一小专门为孩子们定制的红色读本,里面有很多经典故事。为了让这些故事呈现得更直观,董蕊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让经典故事以演讲、朗诵、舞台剧等方式呈现。“当孩子们置身于故事之中,故事对他们才有启发,红色精神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董蕊说。

“我有一个梦,就是做一朵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古至今,中国出现了不计其数像梅花一样的人,坚韧不拔的方志敏,奋勇当先的邓玉芬,自强不息的张海迪……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梅花颂歌。”这是李若谷在“红旗飘飘引我成长”演讲比赛中的一段,在这篇题为《我有一个梦》的演讲稿中,她把在红色精神影响下如何要求进步、如何加入少先队,再到成为大队委、小主持人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她的蜕变,正是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传承、萌芽的最好注释。

红色文化浸润成长

“近年来,玉溪一小突出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围绕‘阳光党建 童心教育’的党建特色文化,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引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辐射带动学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最终让党建文化和红色文化浸润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玉溪一小校长陈志坚说。

从1901年的新兴高等小学堂到如今的一校四区,校园文化始终是百年一小的底蕴与根脉。而在不知不觉中,玉溪一小的校园文化中开始渗入党建和红色文化的因子。

在山水校区,一草一木、一台一阶都是有寓意的。校园里的灯塔以海燕为雏形,象征着勇敢、正义,铭记过去,同时也飞向未来;现代化的教学楼由S型和L型组成,代表如山稳健、似水灵动的教育精神;开心小农庄让孩子们了解农耕文化和耕作知识;走廊文化墙记录了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党团活动室内,孩子们可以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在校史馆的浮雕墙上,镌刻着学校“仁”“礼”“诚”“雅”的德育目标,它与学校的“善行义举”文化墙相互映照,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2017年《人民教育》第七期发表文章《学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介绍了玉溪一小党建经验,在全国树立了学校基层党建范本。回望一小的党建经验,以红色文化浸润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是其重要路径,也是其最终落脚点。“下一步,玉溪一小将强化党组织建设,积极争取从党总支升格为基层党委,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改善师德师风,真正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继续推进党建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续探索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路径,让党建文化、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一小特色党建品牌。”陈志坚表示。(玉溪日报记者 李文雯)

编辑:王德有 审核:矣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