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维的《鹿柴》,我们都很熟悉,其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更是让人朗朗上口。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短短四句五言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鹿柴这首诗中的柴怎么读(鹿柴的柴为何念)(1)

学过这首诗的人,有些人会把题目中的“柴”读作“柴”,也有些人读其为“zhai”,那么究竟是“cai”,还是“zhai”呢?其实啊,这个“柴”在这里的正确读法是应该读作“zhai”的,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它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用“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突出杳无人迹空廓虚无感。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并非一片静默死寂。例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鹿柴这首诗中的柴怎么读(鹿柴的柴为何念)(2)

很多人看到这里,都反应过来,原来这里并不是没有人住的,说不定它还是个隐秘的寨子呢。再来看看三四句: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都能理解“柴”是读“zhai”而不是读“cai”了,你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