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对个人的作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对个人的作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对个人的作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于2021年7月28日逝世,享年95岁。

他的一生为整个心理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最大的贡献于我们而言比较熟悉的主要就涉及到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波波玩偶实验等等。我们今天不单单是来缅怀伟大的心理学家的,还是来聊一聊有关于班杜拉教授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处于教师招聘考试的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动机这一个知识点之下的一个,这个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主要是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其中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是单选题的常考点,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一般多选题考查为主。各位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主要掌握这两个方面就行了,当然对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的考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建议还是全方位的去把握。

一、自我效能的基本概述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我们可以将自我效能感理解为“自信心”,比如当你的朋友问你这次教师招聘考试你能不能考过,你总会回答说, “可以的,行,没问题”,这种能够成功的信念或者主观判断就属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

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

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

比如说“我能考100分”,这里的“考100分”就是前述所说的“结果期待”;而“我能考100分”中的“能”就可以理解为前述所说的“功效期待”,其实它相当于“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中的“我觉得”。当确信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一个人就会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班杜拉指出,传统的期望概念只是结果期望,此外,还存在着一种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这就是效能期望(功效期待),即人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测。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二、自我效能感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

1.高自我效能感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行为,相信这种行为会带来所期望的结果。在学校里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促使学生付出更多努力,并坚持完成任务,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进步时,他们最初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进一步地充实,继而起到维持学习动机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能够使学生勇敢地面对问题,并有信心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地,这样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培养学生专注于当前任务的能力。

2.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比如,学习、发表演说、记住某项作业),或者是认为自己虽然能够完成所需要的活动,但是其他因素会导致这一活动无法带来所期望的结果。低自我效能感则可能导致学生满脑子充斥着无能感。

三、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主要指的是个人以往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经历。因为它基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所以,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最大,它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需要指出的是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2.替代性经验

指的是他人的成败经验。当个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反之亦然。比如我们经常会说,“小明都行,我也一定行!”

3.言语劝说

指的是通过说理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会给学生增添学习活动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比如在生活中,你要去参加一场比赛,你的亲朋好友会有很多鼓励的话,当你听完这些鼓励的话之后,你又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秒天秒地的“男人”,自己才是“这条gai上最靓的仔”。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它缺乏经验基础,所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是十分牢固。

4.情绪唤醒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唤醒也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感,只有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可能期望成功。比如,紧张焦虑、精力不佳,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上述四种影响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取决于它们是如何被认知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功和失败的作用加以权衡。通过成功的经验人们可能逐步认识到自我效能感的程度取决于任务难度、付出的努力程度、接受外界帮助的多少、成绩取得的情境条件以及成功和失败的暂时模式等。

四、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班杜拉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期望获得成功。反之,学生就会逃避那些自己感到不能胜任的活动。

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逃避,以自己坚定的意志力克服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困难面前缺乏自信,畏首畏尾,不敢向困难挑战。

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很容易掌握和领会所学的知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总担心失败,总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在活动时情绪饱满,信心十足,较少体验到紧张或焦虑,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情境的解决。而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总是垂头丧气,内心充满着紧张、焦虑、担忧甚至恐惧。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促进其设定合理的、能够实现的目标

在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对拟定的目标做出承诺并为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这样学生就能提升自己的学业。具体来说,设定的目标应符合以下几点:①目标具体,且有明确的评估标准;②有一定的挑战性;③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④长远目标应分割为若干较易实现的子目标。此外,教师应强调学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努力和坚持性。

2.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给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带给他的喜悦心情。

3.教师应学会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及时地加以鼓励

因为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较低,还不能很好地对自我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常常会出现自我评价过低的情况,作为教师应学会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并及时地加以鼓励。

以上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六、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评价

自我效能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是动机理论的一大进步。

好了,关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小编就写到这里啦,希望能够给各位准备教师招聘考试或者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童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

本文旨在学习、交流、讨论,希望各位童鞋有什么问题直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留言也可以,小编会根据大家的留言或者私信持续更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哦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