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高热选题创作营#

【导语】天气预报:夏至这天气晴朗,有什么预兆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怎么说。

马上到夏至时节了,俗话说:芒种夏至是水节,到了这个时候,雨水越来越多。而且天气也越来越热,温度也越来越高。可是你知道吗?过去劳动人民根据夏至这天的天气变化,预测下一阶段的天气变化,到底是怎么预测的呢?我是畅谈生活点滴,今天一起探讨交流。

夏至天气是怎么回事(夏至这天天气晴朗)(1)

一、夏至这天晴天,预示天气干旱少雨。

那夏至节气这天天气晴朗,会是什么预兆呢?过去,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劳动经验,形成了脍炙人口谚语,来看看谚语到底怎么说。

谚语说:夏至不雨天要旱。

不雨”:顾名思义,就是不下雨的意思。意思也就是说,夏至节气这天,如果天气不下雨,没有雨,天气晴空万里。那么预示着下一阶段天气将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这是用于预测下一阶段天气的谚语,过去,人们通过夏至这天的天气情况,判断是否阴天下雨或者炎热干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如农谚所说: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因为到了夏至时节,也就到了雨水充足的时节,这时候正是雨季,阴雨绵绵之时。如果连雨季这个时候都缺少雨水,尤其是到了夏至节气这天如若无雨,那么预示着三伏天里天气干旱,炎热高温,旱天将要出现。

夏至天气是怎么回事(夏至这天天气晴朗)(2)

二、夏至节气这天晴天,预示天气炎热酷暑。

刚才我们分析看到,夏至不下雨,预示将是个干旱少雨的天气,而且还预示是个高温酷热的季节。不信,我们接着看看是不是这样!

老话说:“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通常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这就是三伏。那怎么计算呢?

计算方法: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而末伏是从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算起,时间是10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还有农谚所说:“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到了夏至时节,这一天如果不下雨,将预示着三伏天里炎热酷暑,温度非常高,酷热难当。因为三伏天里雨水少,天气干旱,因此,温度越来越高,炎热酷暑。同样的道理,如果到了重阳节,天气炎热不下雨,预示一个冬天比较晴朗。

夏至天气是怎么回事(夏至这天天气晴朗)(3)

三、夏至这天晴天,预示天气干旱时间长。

我们分析看到,夏至晴天,则预示着天气干旱少雨,而且酷热难当。那干旱的时间长不长?什么时候能结束?看看农谚怎么说。

农谚说得好!说:“夏至无雨六月旱”

看到了吗?夏至时节大约在农历五月份,如果夏至这天无雨,那么到了农历六月份,将出现干旱天气,而农历六月份,是夏季的第三个月份,也就是未月,过完六月就进入七月了,在季节里属于秋天了,可见,夏季六月是非常炎热的时候。这就说明这个夏季干旱少雨,而且时间跨度比较长。

正如农谚所说,“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这正是对上面农谚的解释,寓意基本相似,说明这个夏季晴朗无雨的天气,将会慢慢延伸到秋天,才可能盼来雨水天气,才能不再干旱。

夏至天气是怎么回事(夏至这天天气晴朗)(4)

小结

我们通过夏至这天天气变化,可以看出:如果夏至这天天气晴朗无雨,预示会出现天气干旱少雨和酷热难当的天气,而且这样的天气会持续时间比较长,能延续到秋季

这是古人经过长期劳动实践所得,在农耕生产年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老百姓的劳动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农谚俗语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时效性,大家要辩证的分析和看待,也欢迎朋友们畅谈交流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