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龙的国度,留下了大量与龙相关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众,最让人称奇的是方山石塑龙。山东方山上的石塑龙整体构成一座巨大的石龙阵,石龙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内涵之丰富,这在中国足以旷古绝今,世所仅存,可谓千古奇观。它们可以填补中国远古雕塑的许多空白和对龙的直观认识,甚至可以改写中国美术史。在方山所有石塑龙中,最神奇的莫过于62号石塑龙。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

故宫九龙壁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

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3)

方山山上62号石塑龙龙头部分俯瞰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4)

62号石塑号龙龙身部分俯瞰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5)

62号石塑龙生殖器官和龙尾部分俯瞰

62号位于方山西南部东西第2大道和南北第6大道交汇点的西边。62号龙所处的位置也很特别,是第2大道西面正中的最高点上,和主祭坛地形有些相似,使得龙更加突出。62号龙高约1米,长约21米,最宽处有2.7米,由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而成。由于这座长石堆在路的北面,周围无任何树木遮挡,让人一目了然,即使没有任何美术常识的人也能一眼看出这就是一条龙的形象。龙头的北面有小量石块堆砌,应该是龙角,这跟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上的龙角有些相似,而且方山上的许多龙都有这个特点,在龙头上有一堆石块堆砌,应该是不同形状的龙角。

62号龙龙身非常像蛇,没有四肢,龙紧紧地俯伏于地面,与周围的景色完美的融为一体。方山的积石堆整体构成一座巨大的石龙阵,石龙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内涵之丰富,这在中国足以旷古绝今,世所仅存,可谓千古奇观。它们可以填补中国远古雕塑的许多空白和对龙的直观认识,甚至可以改写中国美术史。但就是这么一处规模宏大,内涵异常丰富的祭祀建筑群却始终默默无闻地在方山上沉睡了4500多年竟无人知晓,实在让人为之惋惜。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6)

62号龙从龙头向龙尾观看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7)

62号龙从龙头向龙尾形态示意图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8)

62号龙从龙头向龙尾观看

62号石塑龙西端是一个半圆形的头,它的北面有一个较少的向北延伸的石砌龙角,有些凌乱。身体的中心向后可以辨认的还有23个用石头垒成的环,整个龙就是依着这些环垒砌而修建的,当然由于游人多年来搬动过龙身上的石块,到底有几个石环已不容易分辨了。整个龙身弯弯曲曲向北延伸,末了,就是尾巴也做的惟妙惟肖,由小石头弯曲垒成,若隐若现于草丛中。龙身体表面的石块就是龙鳞了,龙鳞摆放的很有规律性。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9)

62号龙龙尾

龙看不出四肢,但更能表现出龙那种灵动的、蜿蜒盘曲的形体。62号石龙还有一处与其它石龙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中心偏后,距龙首约13米处有一块突出的高1.3米,宽0.68米的大石块。这块石块,与方山上的石块大多呈黑色不同,它呈灰豆绿色,有土黄色外皮,显然是从地下挖出,从远处搬来的。而且非常明显,它是有意立在这里的,因为它的下面有单独的一个圆形大石堆包裹着它的根部,十分牢固。这块石块非常像一根男性生殖器的形象,尤其在路南向路北观看,那就太惟妙惟肖了,甚至颜色都很接近。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0)

62号龙的生殖器官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1)

62号龙的生殖器官,和男性的基本一模一样,就连颜色都很接近

石块竖立的地方也大致是龙(蛇)的生殖器官生长的地方,联想到在杨家圈龙山文化底层中发现的那件陶祖,那么它就是一根男性生殖器,底下的那圆石堆则代表阴囊和睾丸。这不仅是父权制的产物,而且也是父系氏族社会在宗教意识上的反映,与考古认定大汶口文化晚期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论断完全吻合。可见这种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事情。由于62号所处位置与众不同,具有龙形的石堆只有它在方山顶部靠中心位置,而且位于西南部中心的高点上,从南北第7大道和东西第2大道交汇处一眼就可以看到这条龙一柱擎天立在这个地方,所以极其特别。方山上的许多龙都在中部偏后的地方会出现一个圆形石堆,但是只有62号龙在石堆上安放了一个突出的生殖器官,定然具有生殖崇拜的特征。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2)

掩映在草丛中的62号龙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3)

62号龙龙头(左侧)和路右侧传为送子娘娘庙遗址

62号龙在先天八卦中处于巽位,巽“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代表阴阳和谐,化生万物。按照后天八卦,62号龙位于坤卦,属于阴,尽管乾卦对应的动物是马,但是解析乾卦的卦辞都是龙,像“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所以龙本身代表乾卦,属于阳,阴阳结合才能化生万物,子孙才能够绵延不绝。说明这是远古人类生殖崇拜的地方,祈求多子多孙的圣地,而且崇拜的还是龙的生殖器官,并且还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形状,这不正好说明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的最好物证吗?4500年后我们依旧能够分辨出一条龙的性别,而且还拟人化的运用了人类的男根,这在中国各大遗址中发现的所有龙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古代所有的龙中唯一一条能看出性别的龙。它预示着子孙万代生生不息,万古绵延。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4)

龙街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5)

十号龙的状态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6)

十号龙身体转折情况。圆圈是龙的眼睛,上面是龙的上下颚,身体转折过来后是曲曲折折的龙身,有55米长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7)

十号龙中间有黄色花的这个石砌圆孔就是龙眼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8)

十号龙龙眼示意图

方山正西编号56的石堆形体也极其复杂,是由一组龙虎形体构成,龙在东面,虎在西面,代表方位。56号由于在正西方,自然这组积石堆非比寻常。56号形体由西部偏向西北一大组和东部东西一大组构成,东部的这组交接到西面这组的中间。东部东西走向的一组是龙,最东头为龙首,龙首处由一个方形石平台构成,龙首中间偏北有一个石头垒砌的圆形石环代表龙眼,龙头北部的那堆石头代表龙角,龙整体有50米长,龙首与东北十几米远方山上重要的63号祭坛相呼应,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19)

68号祭坛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0)

27号祭坛,2022年被毁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1)

56号龙龙头部分,圆环是龙眼,上面是龙角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2)

56号龙和63号祭坛的关系

在南北第11大道尽头,方山山上平原正北山坳中,编号为65号的积石堆,也是一条龙的形象,有90米那么长,东部平台为龙头,西部为龙身,和10号龙的轮廓相仿佛。龙头中间偏上有龙眼,上面有龙角,平台北部龙嘴中部有一行交错的长石块代表龙牙,龙头南接龙身,龙身较瘦,向西北蜿蜒转折穿行于密林之中,龙嘴下还有一泓清泉,环境异常清幽。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3)

65号龙龙眼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4)

中间这串石头是65号龙龙牙

这条龙最奇特的是这串龙牙,它既是龙的牙齿,又是一条路的中心,走在上面,确有乘龙登天的寓意。因为方山上长着茂密的柞树和各种灌木,许多地方很难通过,而许多地方这些龙的身体因为全是石头堆砌而成,没有树木干扰,正好可以作为一条通行的路,而且现实中许多路就是在龙身体上走过,或许这就是乘龙登天的一种寓意和表现。至此我们发现方山四方都有巨龙盘踞,是龙的世界,龙的家乡,这在整个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千古奇观。方山上的龙和其它祭祀遗址还有很多,只是漫无边际的柞树林遮住了我的视线,将许多奥秘深深地隐藏于密林深处,有待以后好好探索发现。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5)

65号龙龙头

方山附近还有不小与龙有关的地方,像它的西北部不远的龙门口水库、五龙河、秃尾巴老李,它们与方山共同形成龙的家园,龙的世界。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6)

中间这串石头是65号龙龙牙,右侧阴影是龙眼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7)

65号龙龙身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8)

神龙吐水,65号龙龙嘴处喷涌而出的泉水龙,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它的形象更是一种王权象征、一种图腾符号、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 “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这些称谓,常常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龙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在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华人的一种标志。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表现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装饰物依旧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成为一门独特的文化现象。龙图腾依旧活在中国人的心中。

天下自然奇观无底洞 千古之谜探秘山东栖霞方山远古神圣(29)

东佛落顶

参考文献:1郭郛著《山海经注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2司马迁著(西汉)张大可注《史记新注》华文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3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齐鲁书社2004年11月第一版4张光明著《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齐鲁书社2004年7月第一版5冯时著《星汉流年·中国天文考古录》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6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7蓝深著《寻找伏羲的器具》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8高广仁著《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9高广仁、栾丰实著《大汶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10张学海著《龙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1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12郭大顺著《红山文化》文物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13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良渚文化研究中心编《良渚文化探秘》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14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朝阳市文化局编《牛河梁遗址》学苑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15王德善主编《风雨齐长城》山东地图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16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考古》2007年12期17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 IIM22 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 第 28卷 2009年第3期18陶寺IIM22 漆杆与圭表测影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 2010年第4期19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