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城,位于莆田市区中心,占地3平方公里,有着“文献名邦”之称。它是兴化平原上的明珠,在木兰溪北岸屹立千年,指引着莆田人追溯这座城的来处。随着大型保护性修缮的进行,这座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

很多人了解兴化是从兴化粉开始,

那么这“兴化”二字到底有什么含义?

兴化古城中又有哪些特色风貌?

本期节目带您走进兴化古城

与莆田历史文化专家和旅游体验官一同

聊一聊兴化古城的来历,

探寻“文献名邦”的深厚文化底蕴。

兴化古城

兴化平原上的明珠

兴化,是宋朝初年太平兴国时期宋太宗特地为莆田命名的。当时游洋洞林居裔起义,经过了多次的招抚、征讨才平息。宋太宗认为,莆田这个地方地险民顽,要“兴天子之德,以化民众”,所以取名为兴化。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2)

数千年前,古城所在的位置还是一片汪洋,随着板块迁移、泥沙堆积,海面逐年下降,形成大片长满蒲草的滩涂,所以当时的“莆”是三点水的“蒲”。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3)

先民为防海潮,将居所选址定于兴化平原的西部边缘,宁静秀美的风光吸引了中原士族驻足,人们筑堤拦水、围海造田,由沧海变桑田,形成“枕山襟水”的自然环境格局。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4)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5)

兴化古城标志性建筑物的唯一遗存——古谯楼,是连接古今的通道,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造城初心,也让今人透过城门,一窥先民鱼贯往来的盛况。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6)

莆田民居以古谯楼为中心,类似棋盘式布局,十分规整,山水点缀其中。民居建筑保留了传统上的莆仙建筑特点,翘脊、红瓦白墙,很传统,也很古典。

兴化古城

千年文脉传承

一千多年前,为了治理木兰溪水患,莆田的先民们用了20年的时间,建造了古代水利工程木兰陂,将溪水引入平原灌溉良田。坚固军城让先民有了安稳生息的空间,丰富的农业物产与通达的溪海航运提供了物质生活保障,古城的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起来。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7)

南朝陈梁时,出自中原士族的郑露三兄弟落脚南山创办湖山书堂,首开莆田教育先河。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8)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9)

宋朝建城时,已有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气象。古城内的府学前街,曾矗立着历代莆田的官办学府,包括如今的莆田一中前身。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0)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1)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2)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3)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艺陶、商周时期的青铜钁,南北朝时期墓葬、唐代墓葬里面出土的花纹砖,都可以体现出莆田文化的源远流长。

兴化古城

独特的人文底蕴

遍布古城街头巷尾的宫观庙宇常年香火鼎盛,千年间,这些丰富的信俗文化,一直是兴化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的美好期许。而作为载体的古建筑被精心维护,成为了遗存的瑰宝。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4)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5)

元妙观是莆田历史最悠久的木构建筑,创建在唐贞观二年,原名天庆观。到了宋大中祥符八年,进行重修重建。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6)

三清殿是其中最高等级的一栋建筑,建筑设计特色集宋、元、明、清、民国和近代于一体,可以看到整个历史建筑变迁的过程,算是中国古建筑江南三朵花之一。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7)

在西岳殿的莆仙戏传习所里,经典剧目在古厝里就地上演,近在咫尺的柔亮唱腔与表演,让戏迷体验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

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在这处承载着兴化府人文千秋的老城)(18)

如今,古城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而改变,

一轮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

即将还原明清时期的老城建筑风貌,

展现“文献名邦”应有的恢弘古朴。

而九曲木兰溪依然奔涌向前,

带着千年文脉的回响,

见证兴化古城再次复兴,

走向新的征程。

顺势有为的兴化人也将在这片土地上,

耕耘新的梦想。



莆田侨乡时报社新媒体中心发布

来源:福建电视台旅游频道

编辑:吴芹芹

编审:郑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