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意义和必要性作为申报书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评审专家对课题整体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途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该部分应该如何进行却始终困扰着许多进行项目申报的人员。

那么,该部分应该如何进行撰写呢?

背景和必要性的区别(如何写好背景意义和必要性)(1)

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明确该部分需要进行阐述的维度,这个至关重要,如果在撰写过程中遗漏了这些需要阐述的核心关键点,就很有可能导致内容不全面而影响评审专家对该项目的判断,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目前国家级政府项目申报给定的申报书内容来看,这些核心关键点主要应包括:政策对该行业的引导、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现状、课题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几个层面。

政策即课题所涉及领域的国家、地域性鼓励该行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如果公司所研究的课题是餐饮服务机器人,就可以从近三年内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方面进行描述。

市场需求即目前市场上甲方或终端客户对该领域技术产品的需求量,该部分最好能用权威性的数据(可引用行业发展报告中的数据)进行阐述,说明市场整体规模体量。

行业发展现状则需要描述目前该课题相关领域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以及行业技术发展现状,重点需要指出一些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可以解决的、但目前却因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导致阻碍该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进而引出该课题实施的刻不容缓。

接下来再描述通过该课题的实施,能有效解决阻碍该领域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从而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带来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此,先由宏观(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到微观(阻碍行业发展的、同时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引出课题,再由微观(通过课题的实施解决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到宏观(课题成功实施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意义,做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自然可以获得评审专家认可。

背景和必要性的区别(如何写好背景意义和必要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