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不能喝咖啡(梵高我是害群之马)(1)

电影《至爱梵高》里梵高的回眸

文丨张颖

史蒂芬·奈菲、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著的《梵高传》是一本充满了颠覆性的传记。接近900页的传记读下来,作为一个艺术的外行,我无法对其中的画作解读的部分作出评价,但对这本传记传递出的“梵高”新形象深感兴味:并非死于自杀而是他杀的梵高;不同于欧文·斯通写过的英雄主义色彩的梵高,也不同于民谣《Vincent》里唱过的那个充满神性的梵高;此外,《亲爱的提奥》虽然出自梵高之手,却无论如何只是梵高这一面的自白——《梵高传》最有价值的地方或在于,作者将梵高的生平、书信置于他的书信往来之流里去看待,因而给了我们一个更复杂也更血肉丰满的梵高。

梵高不能喝咖啡(梵高我是害群之马)(2)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难免要寻思:“是其所信”的人生,毕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不仅仅是某种程度上的对生活的牺牲,某些时候,也是对于“他者”的牺牲。牺牲亲情、爱情、友情……而去独自面对那个孤独的自我。人总是生活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人的自我完成如果是要用绝对的孤独去交换,那么无异于否弃了现实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说梵高是一个“圣徒式的画家”并不为过,他是通过绘画而仰望、接近上帝的人。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具有宗教情怀、追求超越性的梵高,他也从未试图远离人群、拥抱绝对的孤独。相反,他几乎总是在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而始终未能得到。他的绘画也好,文字也好,除去遗传的因素(梵高得的癫痫是遗传自家族病,提奥最终也进了精神病院),很大程度上就是此种“寻求”与“寻求不得”之间的落差、痛苦的表达。然而,如赫拉克利特所言,真正的和谐是一种“隐藏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通过挣扎、斗争才能获得的。实际上,通过绘画,梵高不仅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归于“本真”的方式,也是找到了一种与他者、世界联结的方式——通过绘画,他的孤独与苦难,已不再仅仅属于他自己。

本文原刊于《中华读书报》


普利策奖得主十年著成

梵高故事精确还原

珍贵图片首次发表

梵高不能喝咖啡(梵高我是害群之马)(3)

书名:梵高传

作者:(美国)史蒂文·奈菲,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

译者: 沈语冰 等

出版:译林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