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

前言

说起国画,想必大家都会莞尔一笑。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汉代已经有“国画”一词,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国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赞扬。

水墨画是国画的代表。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将水墨画与动画电影技术逐渐融合。1988年,一部享誉全球的中国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诞生了。

影片讲述的是渔家少年撑船渡老琴师过河,老人在岸边晕倒后被少年救起。老人康复后抚琴一曲,少年听得入迷并拜师学艺,二人遂结为师徒。冬去春来,少年琴艺大增,老人也该离去。临行之际,老人赠古琴予少年。二人分别后,山中响起优美的琴音。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2)

《山水情》官方海报

此作品一出,同时期的许多动画大师为之折服,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中国也因此获奖无数。(如下列举)

1988年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大奖、1989年首届莫斯科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勇与美”奖、1990年第十四届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奖、1991年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最佳童话片奖等12项国内外大奖。

当然,同时代还有很多优秀的水墨动画,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

《山水情》被后人称之为“中国水墨动画之绝唱”。因为一些复杂的因素,后来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陷入窘境。

《山水情》这部水墨动画,具有极高的视觉艺术性,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动画制片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现。它所体现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铿锵呐喊。

同时该作品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体现出中华民族必将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民愿景。

由此可见,《山水情》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山水情》这部作品为啥好,好在哪?今天咱就用通俗的语言,从作品灵活巧妙的视听语言、水墨丹青里的散文叙事、一琴多音的山水隐喻这三方面做一个剖析。

先放一条剧情线,以供大家参考。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3)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4)

灵活巧妙的视听语言,将音、画、情三者有机结合

① 声音

影片开头只见一老人在岸边寻渡,北风一吹,他抱着古琴裹紧衣服。随而竹笛声响起,鸟儿飞向天空,表明渔家少年正撑船驶来。(这里的笛声已经与老人所抱古琴相对应,暗示出老少二人对音乐的志趣相投,为之后成为师徒做好心理铺垫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5)

镜头拉近,老人抱琴裹紧衣服

老人被少年平安送至岸边,下船后伴随着一声急切的琴声,老人晕倒在地。(这里的琴声其实是突出悲切、意外之感的画外音

老人从一处茅屋苏醒,抱着古琴审视周围,此时远处传来婉转流畅的鸟鸣。(鸟儿唱歌意味着喜悦,这里传达出一种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画外音

② 音画合一

影片最美之处莫过于音乐和水墨丹青的有机结合。

二人成为师徒之后,少年每日练琴。此时季节更替、四季轮转,画面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表现多样。(此时少年的琴声为笔墨丹青所描绘下的山川河流伴奏,画外音则是赞颂着新中国的壮美山河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6)

少年练琴的时候,老人在不远处钓鱼,鱼儿渐渐被琴声吸引,反而不去吃水里的蚯蚓。(这里将少年琴艺不断提高的事实巧妙展开,让我们明白他的琴艺已经大有精进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7)

鱼儿被少年琴声吸引

③ 水墨丹青的国画风

《山水情》的优势在于将水墨和动画二者结合,以此制作一部中国特色的电影。

《山水情》邀请著名国画大师吴山明和卓鹤君亲自设计。技术层面上,该类作品的制作难度很大。传统动画一般为单线平涂手法,而水墨动画里墨迹的浓淡,很难把握火候,主要依赖高水平人工绘画,每一帧都需慎之又慎、精而又精,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很难借助于软件自动绘制。

师徒二人离别的片段,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最后与动画镜头合成。这其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正常动画片的几倍有余。

水墨动画更强调写意而非写实,这也是民族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巧妙结合,源于古老国粹,又在新时期实现国画的新发展。这样的作品所传达出的精神在于:中国有能力产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这其中的民族自信油然而生)

④ 丰富多样的镜头运用

远景:《山水情》里关于镜头的运用非常巧妙。开头是一片雾蒙蒙的朦胧镜头,随后由远及近,镜头推进到抱紧古琴的老人身上。(由开头的辽阔山野逐渐推进到一位老人,既凸显冬日萧瑟,又很容易使我们注意到老人动作)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8)

朦胧镜头,给人以雾蒙蒙的感觉

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远景还用于展现水墨绘画的宏伟山河,特别是师徒二人游山玩水之际,很多空镜头勾勒出中国的山川河流,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近景:少年看望老人之时,见老人正抚琴而奏,眼前一亮。我们很容易意识到少年对古琴的喜爱。(电影中表现人物面部特征、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睛时,会选择近景,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心理)

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的画面。

特写:影片里每当老人和少年弹琴时,手指在古琴上来回拨动,镜头往往给出特写。导演如此安排,在于强调老人的精湛和少年的勤学苦练。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9)

弹琴特写

⑤ 三处隐喻蒙太奇

影片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法,主要在隐喻上比较鲜明。

第一个是少年学艺。短短19分钟,影片却将少年的练琴镜头和一年四季不同特点的山水镜头所结合,让我们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里隐喻的正是时间轮转。

第二个是老人站在山顶,看到一只老鹰和一只雏鹰正翱翔天空,而影片结尾镜头再一次转向天空,只见雏鹰长大,独自飞向远方。

老鹰和雏鹰隐喻师徒二人,而雏鹰的命运也暗示着老人最终离开的结局。

第三个是影片后半段,老人和少年一同出游。溪水潺潺,少年无忧无虑地戏水,而老人则站在一旁,面无表情。两相对比之中隐喻师徒离别。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清·郑燮《新竹》

解读: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0)

水墨丹青里的散文叙事,是一老一少的人间佳话

整部作品的剧本是偏向散文化的结构,没有太多的戏剧冲突,主要通过描绘老人和少年的一段经历,平铺直叙地讲故事。

① 中国传统老师与传统学生的形象

影片从开头到结尾只有两位人物,也就是老人和少年。而影片的人物设置是极具典型化的:少年是一个善良、刻苦学习、有感恩之心的中国少年(中国传统学生)的形象,而老人则是钻研技艺、待徒如子、慈祥无私的中国传统老师形象。

少年岸边相救老人,并将老人带回茅屋休养,足可见他的善良之心;四季交替,少年刻苦练琴,可窥见他勤奋好学之心;拜别恩师后,少年拿出古琴弹奏一曲,以谢师恩,足可见其感恩之心。

老人醒后抚琴,琴声悠扬,可见他的古琴造诣非常;他毫无保留地教授琴艺,诲人不倦,临别之际将喜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可见他对少年的关爱;慈祥老人形象则通过与少年的日常相处所表现。

② 是师徒,更是伯牙子期

影片所直接展示给观众的是二人的师徒关系。老人诲人不倦,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少年,而少年也孜孜不倦地学习琴艺,不断突破自己。这层师徒关系既体现在故事里,也与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遥相呼应,它将中国传统文化里“尊师重道”的思想含蓄地表露出来。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两人更是知己关系,开头少年吹笛,老人抱琴足可见二人的志同道合。而临别之际,老人将心爱宝琴赠予少年,已然将少年看做知己,足可见一份珍贵的情谊。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1)

赠琴

古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今有老琴师赠琴予少年。

③ 晕倒是开始,赠琴是终局

从情节设置上不难看出,正是因为老人的晕倒,才有了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少年救了老人的性命,老人也十分感激。二人又对音乐感兴趣,老人收少年为徒合乎情理。这里晕倒可以看做一个节点。

它起到了烘托少年善良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为下文二人相识相知做铺垫的三重作用。

而赠琴这一个节点则表明老人的离去。老人身体逐渐恢复,而少年琴艺大增,老人离去无疑是为影片画上一个句号。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唐·王勃《滕王阁序》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2)

寄情山水的多重隐喻,叫做一琴多音

《山水情》既是讲山水,也是讲人心,而整部影片的物质载体就是古琴。古琴所弹奏的声音其实有三种,即师徒音、知己音、山水音。而古琴自身也带着三种意味

① 三种声音

其一在于凸显老人和少年的师徒情谊,通过讲述琴艺传承这件事,既突出老师的诲人不倦,又展现学生的孜孜以求。

其二在于知己情谊。二人对音乐的共同追求体现了无数热爱音乐(或者艺术)的人的美好追求。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追求也是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践行,是80年代的人们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追求之一。

其三在于山水之情。水墨动画所勾勒的壮美河山表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山水情实质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的赞美,是中国自信的不断提高,也是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的时代体现。

② 古琴的三种含义

其一是琴艺的传承。从社会层面讲,琴艺的传承就是中国传统古老技艺的传承,特别是水墨动画这一珍贵技艺。

《山水情》诞生的两年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自负盈亏,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很多员工离去,水墨动画的生产宣告停滞。

影片所传达的精神在于传承,导演如此设置也是向后世表达这样一种态度,优秀的中国艺术,要传承与发扬。中国技法的匠心独运,中国的匠人精神,绝不能失传!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老传统技艺受到的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与现代的短视频、直播、包装销售、旅游观光等元素结合在一起,散发出新的光芒。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3)

少年弹琴谢师恩

其二在于古琴所弹奏的音乐。古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器乐,古琴文化在古代中国备受推崇,无论哪朝哪代,无论儒释道,都将琴文化推崇之上。

在今日的中国,仍需要对古琴多加重视,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民族风格的古琴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其三在于古琴所传达的感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器乐走向世界,实质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和接受,被世人熟知和喜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且介亭文集》


描写山水奇景的优美句子(山水情从视听语言)(14)

结语

改革开放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正在走向繁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特色,而推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是我们的方式之一。

豆瓣9.3分的《山水情》,通过讲述老人和少年的故事,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折射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师生关系、知己关系,同时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发展追求。

《山水情》所寄托的情感,不仅在于师徒间琴艺的传授,更是我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技艺(文化)相承。在我看来,这也是特伟导演那一辈人的心中所愿!


本文由@关河青年 原创,欢迎关注支持,一起欣赏每一部好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