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明城墙,也是“民”城墙。
饱经沧桑的古老城墙,在新时代焕发新姿,离不开很多人的努力。他们或提供线索,积极促成散落城砖有效回收,回归城墙本体;他们或热情服务,传播城墙文化知识,在更多人的心里播撒保护理念;他们或发挥才智,汇集社会资源,参与到城墙保护、研究等各项工作中......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做了不平凡的事。他们用善良、认真、坚持、无畏诠释着好人精神,为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作出贡献,他们是“城墙好人”!
“城墙好人”专栏将与广大市民网友一起走进“城墙好人”的故事,分享感悟,进一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周英年开展志愿者文物保护知识培训
人物小传
周英年,1958年10月出生,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文物保护组副组长。
周英年开展志愿者文物保护知识培训
TA的故事
周英年大概在2岁时,就随父母来到南京,居住在丹凤街一带。他对南京城墙的初印象,始于儿时去玄武湖公园游玩的经历,“那时候感觉城门高大,墙很高很长,把玄武湖围了起来。长大以后才知道,玄武湖其实是在城外,我们生活的地方才是城里。”
在南京生活了50多年,周英年对南京生出了一种依恋和热爱。2018年,周英年临近退休,空闲时间多了起来,他想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于是便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我选择在南京城墙进行志愿服务,是因为城墙体量大,遍布城区,与南京紧密相连。”
周英年参加走城墙活动
自2018年成为志愿者以来,周英年便经常策划开展文物保护活动,宣传文物保护理念,身体力行地带动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事业。“2018年1月开始,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走十八’明外郭城门寻访活动,正好和‘18’相呼应,我们第一站从高桥门开始,讨个新年步步高的好彩头。2010年的时候,我曾经和其他人一起寻访过外郭十八门,那时候参加的人不是太多,道路条件也不是很好。时隔多年,环境变化很大,南京花大力气打造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上元门等地都变成了公园。通过这种实地的行走,我们去记录城市的烟火记忆、去感受城市的发展变化。”
周英年获得南京城墙“十佳志愿者”荣誉证书
今年,周英年筹备了“重走金陵四十八景”,目前已经走了二十多个点了。“虽然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但很多人其实对南京的故事、南京的文物古迹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当你一步一个脚印行走、一点一滴查找资料后,你就会更加了解南京、更加爱南京。有很多人就是通过活动关注城墙保护工作的,他们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告诉我他们观察到的城墙隐患,或是提供散落城砖的信息,我会借助志愿者协会,反馈给专业的工作人员,能及时解决的他们及时解决,不能立刻解决的,他们也会长期跟踪。”
周英年曾在仪凤门讲解城墙知识
致敬
周英年说,志愿者团队像是一张网,自己是其中的一个节点。个人的力量虽然薄弱,但周英年相信,如果能够多吸引一位市民参与文物保护行走活动,多向一位游客朋友一些他感兴趣的文物保护知识点,多纠正一个生活中不规范的文物保护说法,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更广泛地传播文物保护理念。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