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明故宫的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原名正阳门,也是京城的正门。
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由此门攻进南京城,国民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的胜利,将正阳门易名为光华门。
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在正阳门外交通要道之处建了一座七孔石桥,沟通城南外的秦淮河,时称上坊桥,拱卫都城南面的正阳门。清代改称七桥瓮,沿用至今。
如今七桥瓮保持原貌,桥墩、桥瓮、兽头等均为明代原物,展示了古代拱桥的建筑艺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桥瓮作为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交通要道,在这里曾多次发生攻防激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期间,1863年11月清军攻击七桥瓮,天京城内太平军增援,与七桥瓮守军协同防守,多次打退湘军进攻。萧孚泗等率湘军于夜晚纵火偷袭,攻陷七桥瓮。
1937年12月,张灵甫奉命率守城军队守卫七桥瓮以及南面高桥门一带,连日与进犯日军第九师团第36联队浴血奋战,终被突破防线攻占七桥瓮。日军占领七桥瓮后,在此架设15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加农炮等重炮,轰击南京光华门。
七桥瓮拱桥桥身酷似弯弓,共有7个桥孔。如今这里已建成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由秦淮河与运粮河围合而成。
七桥瓮
桥身用花岗岩掺合灰浆、秫米、桐油砌成。桥墩宽2.5米,因减少水流阻力而呈梭船形。六座两头尖的船形桥墩,可以减少水流对桥体的冲击。
中间桥瓮为最大,其余两两相对,依次缩小。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增建水泥桥栏,铺设沥青桥面,桥面长约100米,宽13米。
拱桥两侧各雕刻有15只面目狰狞的螭兽头,每只约半米见方,拱桥共有30只。
“螭(chī)”,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没有角的龙,传说是大桥的守护神。
螭兽头
七桥瓮每个桥墩两侧的巨石上各雕刻分水兽1尊,6个桥墩原有12尊分水兽头。现仅存4尊,拱桥两侧各有2尊。
分水兽上昂的兽头,呈人面兽头像,前凸约3米,高露水面,是一件精美的石刻导航标,警示过往船只以免碰撞桥墩。
分水兽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在光华门展开,城门被炮火轰塌。光华门一战,守军击毙日军第36联队第一大队队长伊藤善光少佐及日军500多人。
现仅存光华门城墙遗址。
光华门城墙遗址
题小诗一首:
南京明代七桥瓮
七孔石桥六百年,烽烟几度到桥端。
三十兽首一声吼,酷似弯弓射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