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架里的劲力找到了,练到身上了,就有了内家拳的基本功夫,但有了这个功夫并不等于就可以搏击。所以李仲轩师父说:‘功夫好相当于一个人有了家产,比武相当于会不会投资,从功夫好到善比武,还得要一番苦悟’。就是说功夫好只是基础,要真真搏击还得在思想上,实践中磨练,醒悟。不过这种磨练和醒悟是多方面的。但首先要知道基本招式的基本用法。

“首先说劈拳,李仲轩师父说:‘劈拳的打法是‘劈拳如劈斧’,山民抡斧子劈柴,跟抡鞭子一样,要个脆劲,否则,斧子就只能砍进木头里,无法一下劈成两半’。是说使用劈拳的时候要有惯性的那种打划的劲力。李仲轩师父还说:‘起手接变,缩身顶杠而进,有出手没有收手,其实杠出而后,还有个身子向后弓身动作,这就是劈拳蓄劲进身的隐蔽的手法。这是说实战中劈拳身法的应用。

“其次,是崩拳。李仲轩师父说:‘形意拳崩拳比武最方便,伸手就是崩拳。崩拳如箭,发中崩拳同时,这份利索是高东西,修为到了才能有。崩拳的要领在‘转环崩’上,转环崩拳是枪法,枪法中有转环枪,就是一枪刺过去,被对方兵器架住,不用换动作,枪杆子一转就势扎过去。将这无形的大枪杆子旋起来,就是转环崩拳。转环崩拳厉害了,等于耍大枪’。崩拳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从自己的劲力到形意拳实战的应用是很需要体悟的,李师父都赞扬是‘高东西,修为到了才能有’。

“再次,是钻拳。李仲轩师父说:‘钻拳不是钻拳头,是钻身子,一个是前手压住对方,扯带得后手撵锥子似地撵进去。另一个是,前手一晃,你就撞在他后手上了,变魔术一般,不是障眼法,而是他换了身形(两者的虚实不同)。冬天冷的时候,门上挂着沉甸甸的棉门帘,人进门时,前手一撩门帘,身子就往里钻,身子一动,手上搭的份量就卸了,人进了门,帘子也刚好落下,有道缝就进了人。这是生活里转换虚实的现象,形意拳的‘换影’也是这个。这是说实战中敌我双方劲力在粘接以后的虚实转换,其实太极推手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李仲轩师父对形意拳在搏击中的步伐、身法和与对方的距离也有要求,说:‘形意拳走中门,占中路的道理,以慢打快。关键在步法。打法定,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是说搏斗时要发挥形意拳身体整体协调运动的的特点,这样才能发挥形意拳整体劲力的优势。他还说:‘打人如亲嘴,也就是穷追不舍的意思,因此说,练拳如亲嘴’。是说形意拳、太极拳搏击中和对方的身体要赞粘连随,不让对方脱开自己的劲力控制。

“而且在劲力上李仲轩师父认为练拳和实战也有不同,他说:‘形意拳的练法和打法,迥然不同。比如,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练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则要将手鞭子样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如两手拍巴掌,很响,用身子拍手,就是打法了(快响)’。在搏击的战术原则中,李仲轩师父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说:‘总之,见手说话,来手化打结合,正所谓‘拳法意来本五形,生克裹钻变化精。要知识者真消息,只在眼前一寸中。手脚齐到方为真’。化打结合是搏击的原则,发人、击人身体由下而上的整体气力是关键。

李仲轩师父对形意拳实战意识的培养也有自己的方法:他说‘练形意拳的心思怎么动?练拳时,好像对面有人,每一手都象实发,是象实发而非实发,自己要多设想几个对手,慢慢地练拳,一拳出去要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倒了其中一个,其他人还盯着你呢。不要想着正式比武,要想着遭人暗算。等真比武脑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据对方来,等着对方送招,对方一动就是找挨打,所谓‘秋风未动蝉先觉’,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动手的征兆一起,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当然这种意识的训练是找到拳架劲力的基础,和知道拳架用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和练功的程序不能本末倒置。总之有功夫到比武实战是有过程的,在具备了功夫后,思想意识就显得很重要了,所以李仲轩师父教导说:‘平时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李仲轩师父这些对练功和实战的经验都是在长期的修炼中总结出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内家拳的爱好者应该牢牢记住,即要知道武术功夫是实战的基础,又要知道功夫代替不了实战,得把功夫放在实践中体悟才有可能变为搏击中有用的东西。

逝去的武林之李仲轩谈形意拳桩功(逝去的武林李仲轩老人谈形意拳的用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