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外纪》曾言:“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姓氏看得格外重要,虽然说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家族姓氏有可能遭到变更,但是人们对血脉、对姓氏、对宗亲的执着,却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姓氏成为了一个人的根本存在,老一辈的人会想尽各种方法让自己的香火得到延续,而年轻一代的人也一直在致力于光宗耀祖,发扬自己的姓氏。

就在几年前,江苏就曾因为姓氏发生过一场争议。2005年,姜堰市(今泰州市姜堰区)城北村吴家舍村600多位村民集中到了一起,要求说要改姓,并且还拿出了自己家的族谱,讲明了自己要改姓的具体原因。

那这600多位江苏村民为何一定要改姓?他们家族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吗?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

姓氏

更改姓氏引疑惑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人是绝对不会主动要求更改自己的姓氏的,而江苏地区却出现了600多位村民,集体申请更改姓氏的情况。

据悉,这600多名村民都姓吴,而他们想要改回的姓氏则为张,他们说他们是元朝末年起义军将领张士诚的后代。

为了证明自己更改姓氏是有所依据的,他们还拿出了祖宗牌位作证据,在了解了他们祖先的身份之后,众人才了解了他们更改姓氏的真正原因。

这些村民们提供的祖宗牌位上,明确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张士诚。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2)

村民

张士诚是在1321年8月23日出生的,家里面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三位弟弟,兄弟四个人都是以撑船运盐为生的。

元朝末年,民间战争不断,朝廷政治腐败、官员尸位素餐、财政入不敷出、一片乱象,其实那个时候元朝的财政已经非常紧张了,可是他们的统治者却还在不断地扩大政府开销,所以为了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统治者下令提高了盐价。

盐业是元朝重要的税收来源,政府在提高盐价的同时,也增加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税收,要他们加大产量。

彼时,东南沿海地区经常会遭到台风侵袭,台风直接引起了海水倒灌,海水退去之后,原本的万顷良田,就变成了一片盐碱地。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3)

盐业

这样的情况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的时候,就跟着乡亲们一起为朝廷运盐了。

虽说凭借体力活赚钱的张士诚,当时的薪资并不算很多,可是颇有绿林之气的张士诚,却经常从自己的薪资里,拿出一部分钱财,来帮助身边的穷苦同乡,慢慢地,他也在盐民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随着张士诚一天一天长大,他也对元朝朝廷生出了一丝不满,后来他就和其他几个胆子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他们常常会随身夹带一部分私盐,卖给当地的富户。

张士诚等人原本以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一方式大赚一笔,可是那些富户拿到私盐之后却变了脸,他们不仅拒绝给钱,而且还以官府作要挟,说如果张士诚执意要钱的话,那他们就要报官了。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4)

张士诚

要知道,贩卖私盐可是违法的,身份低微的张士诚和其他盐民,最终只能选择了妥协。

长期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生活的张士诚,终于忍受不了了,他秘密联络了弟弟和其他十几个大胆的盐民,走上了武装暴动之路。

张士诚深知此事兹事体大,担心夜长梦多的他,很快便带领十几名盐民,于一天夜晚冲进了官吏的家中,把其中一位为害乡里的恶霸给乱棍打死了。

随后,几人又冲进了当地一个富户家中,打开了他家的仓库,把里面的粮食和钱财分给了当地的老百姓,并一把火把房屋给烧了个干净。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5)

盐业

自立为王多风光

张士诚等人的这一行为马上就激起了当地百姓的反叛精神,当时在盐场里干活的盐丁们,都觉得工作太苦太累了,他们不想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了。

商议过后,他们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攻下了泰州,正式拉开了起义的序幕。

其实早在此事发生之前,张士诚就已经想过要起义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之后,他马上就集结起了军队,开始了和元朝朝廷的对抗。

眼看着张士诚部队里的人越来越多,元朝官员也慌了,他们派出了一位谈判官,拿着万户的委任状来到了张士诚面前招降

令元朝官员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招降的行为不仅没有得到张士诚的认可,反而还被他以官阶太小为由,给拒绝了。后来张士诚用欺骗的手段杀死了李齐,并占据了高邮。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6)

张士诚剧照

张士诚的种种行为很快便引起了元朝官员的高度重视,元朝皇帝派当朝宰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来到了高邮,围剿张士诚。

被困城中的张士诚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都说枪打出头鸟,他不该表现得如此招摇的

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宰相脱脱却因遭到了朝中奸臣的算计,被皇帝以一纸诏书调到了吐蕃去,走到半路,脱脱便被一杯毒酒给赐死了,而他带来的那百万大军,也因为他的离开而失去了士气。

看到眼前这一幕,张士诚立马反应过来,带兵击溃了元军,解决了这一危机。

张士诚攻下平江之后,就开始了对嘉兴的进攻,在此过程中,张士诚的军队多次败给了苗族大帅杨完者,眼看着自己的部队节节败退,张士诚也慌了,他赶紧把张士德派到了杭州,让他绕道攻破杭州。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7)

脱脱

可惜的是,发现张士诚等人的计谋之后,杨完者又把兵派到了杭州救援,让张士德吃了败仗。

没过多久,朱元璋也开始了对浙江一带的攻打,张士德和朱元璋的部下交锋的时候,也被朱元璋的部下给活捉了

朱元璋原本是想让张士德招降张士诚的,可是张士德却派人给张士诚送了一封信,说让他赶紧投降元朝。

拿到这封信之后,张士诚下定决心向元朝投降,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江浙一带的元朝官员。

元朝官员闻讯大喜,直接将张士诚封为了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也按级别被封了官。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8)

朱元璋

虽然说走到这一步,张士诚已经不再称王了,但是他却和以前一样,拥有着大量的武装部队和土地。

那个时候朝廷里有一位官员和杨完者有矛盾,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他偷偷找到了张士诚,并和他合谋杀掉了杨完者。

杨完者去世之后,张士诚手中的权力也愈发大了起来,对他多有忌惮的元朝官员,也给予了他很多好处,赐给了他龙衣和御酒,这更是加剧了张士诚的野心。

没过多久,张士诚就在权力和声望中丢掉了自我,他忘记了自己为民做主的初心,变得愈发骄横了起来

他不仅让自己的部下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且还直接找到了元朝朝廷,让朝廷为他封王,可是元朝廷没有答应。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9)

张士诚画像

和元朝朝廷发生分歧之后,张士诚再次背叛了元朝,自立为吴王,把他的母亲曹氏封为了王太妃,并按照王的身份设立起了属官,在城里面建造了府邸

与此同时,他还让他的弟弟勾结浙江省左丞相开始了和元朝朝廷的对抗。

彼时,一个名叫俞思齐的参军找到了张士诚,对他说:“过去我们是贼的身份,可以不给元朝朝廷送粮,可以不俯首称臣,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元朝的臣子了,我们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

听了这句话之后,张士诚勃然大怒,还大骂了他一通。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0)

朝廷

保留血脉改姓氏

由于当时张士诚手中的兵实在是太多了,元朝官员没有能力和他对抗,所以,无所顾忌的张士诚便放任自己的手下,开始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慢慢地,他手下的高官将领也不再训练军队,不再为民做事了,张士诚也失去了往日的声望。

也正因如此,在朱元璋挥师南下的时候,张士诚的部队才出现了节节败退的情况。

眼看着朱元璋的大军一步一步逼近,这个时候,张士诚才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无力回天的他选择了上吊自杀,终年47岁。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1)

张士诚像

虽然说在前些年起义的时候,张士诚在军队里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势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他自立为吴王之后,却被眼前的胜利所迷惑,变得骄奢淫逸了起来。

不管是部队里面的将领、民间的百姓,还是朱元璋等人,对于张士诚的种种行为都是极为憎恶的。

临去世之前,张士诚也意识到了自己四面楚歌的处境,他叮嘱自己家里的人,逃出去之后一定要改名换姓,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从而将血脉留存下去。

朱元璋登基之后,马上就开始了对张士诚部队的清扫,而他的家人也多因此而遭难。

传说政权覆灭之后,张士诚的堂兄等人还带着一部分兵力连夜奔逃,躲过了朱元璋的追捕,后来他们还想东山再起、招兵买马、卷土重来,可是当时的大势已定,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在撼动朱元璋的政权了,属于张家的皇帝梦也就此走向了终结。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2)

朱元璋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才提出了改回之前姓氏的想法。

在决定改名为张的时候,吴家人也拿出了很多证据,一部分人说当年张士诚之所以要让自己的后代改姓为吴,是因为张士诚的小舅子姓吴,是他的小舅子带着这些人一起逃跑的。

还有人说,是因为张士诚身边有一个姓吴的妃子,这位受宠的妃子对张士诚非常忠心,所以她的孩子就跟着她姓吴,并住在了这个妃子的兄弟家里。

这群要改姓的吴家人,说他们是在看到了祖先留下来的文字信息和证据之后,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份,因此,他们想以更改姓氏的方式,圆祖先一个梦,以张姓延续家族的血脉。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3)

吴家人

虽然说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且民间确实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证实,他们究竟是不是张士诚的后代。

为了让大家相信他们,他们拿出了修订过的家谱和一块历史非常久远的牌位。这个牌位的设计非常奇特,牌位的表面上刻着一些文字,而外壳里却还藏着一块木板。

这块木板上所写的,就是他们祖先的身份以及后来的遭遇,吴家人说像这样的牌位一共有四块,可是其他三块,都因种种原因丢失了。

后来,一位后人因一次意外的机会,发现了牌位里面的秘密,所以他才旧事重提,说起了改姓之事,但是这个时候民间又有人提出了质疑,说已经相隔了这么多年了,这牌位为什么会保存得这么好呢?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4)

家谱

为了验证此事的可信度,专家们对这块牌位的年限以及其存放时间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这个牌位确实是在百年之前修订的,但是该牌位却不是在明朝设立的,而是在康熙年间设立的。

要知道康熙登基的时候,明朝早就已经灭亡多时了,这些后人认祖归宗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考证

对这个问题,吴家人也做出了反驳,说这块牌位的是张士诚的第九代孙立下的,正是因为明朝灭亡不可回转,所以他们才把这个秘密披露了出来,让后人记得自己张家人的身份。

野外发现祖先墓碑移回老家子孙哭(江苏600村民要求改姓)(15)

张士诚像

虽然说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该问题难以得到证实,但是村里面的600多口人却坚持要改掉自己的姓氏,现在已经有部分村民,正式将吴姓更改为张姓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了,关于张士诚的种种往事,也已经成为传说了,但是更改姓氏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却还是一件天大的事。

人们常说落叶归根、荣归故里,姓氏对中国人来说,一直都是有别样意味的,他们的执着也恰恰反映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


参考资料

《明通鉴》、黄波.吴人为何感戴"败寇"张士诚、《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