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封令人辛酸的遗书解读贝多芬
如果你碰到这本书,请你先翻开第80页,那里有贝多芬1802年,也就是他三十二岁的时候写给弟弟们的一封信,那是一封充满心酸笔触的遗书。“噢,你们这些以为或在背后说我恶毒、固执和厌世的人啊,你们误会我太深了。你们不知道我这样表现背后的隐秘缘由……”
三十二岁的贝多芬,脾气暴躁,言语恶毒,而且开始为钱而放弃道义,创作音乐水平也时高时低,这一切都有一个隐秘的缘由。
“六年了”(也就是二十六岁的时候)“我一直绝望地受到疾病的折磨,无知的医生也加重了我的病情,年复一年,我都被他们欺骗,觉得自己可以康复,但现在终于被迫面对现实,我的病好不了了”。
此时的贝多芬已经被耳聋的疾病打击着,但是,仍然强打精神出入上流社会,创作大批作品,维持着自己天才神童的地位。但是,备受疾病困扰的他,无法向人倾诉,还要刻意隐瞒这一事实。如果,他的状况被人知晓,很可能他的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他的状态,究竟对他意味着什么?他的内心究竟有什么样的苦痛彷徨?他在信中写道“虽然我生来就是暴脾气,也喜欢社会上的各种娱乐活动,但很快我就必须离群索居,一个人生活了,我没法对别人说:‘说话大声点,喊出来,因为我是个聋子’。对我来说,将不能在与同行放松地在一起,不能与他们进行高雅的讨论,不能与他们交流观点。我必须像个被流放的人一样,独自生活。如果我靠近他人,就会有一种炽烈的恐惧感攫住我,我害怕我的病情会暴露、被他们知晓。”
对于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年纪的耳聋疾病一样会被打垮,何况贝多芬是一名音乐家,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展现了他非凡的音乐才华,在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被莫扎特和海顿两位音乐大师评赞为难得的音乐天才,这时候的他该是多么悲哀的时刻。
“啊,我怎么可能去承认这在我身上应比在别人身上更加完美的感官有缺陷呢,这种感官能力曾在我身上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
这封信的感触,源于一个事件,贝多芬躲在农村的时候,好友邀请他聆听牧羊人优美的笛声,而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听不到别人所听到的优美歌声,他的内心恐慌、低沉。
“这是何等的耻辱啊!类似的事件把我逼到绝境,如果再多一点,我可能就得结束自己的生命了。”
笔者受到的感动,也许这一封让人落泪的遗书还不足以描述。我偶尔翻到这页以后,按照惯例去查找了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朋友们,这才发现,在这封信后,也就是贝多芬耳聋疾病一点一点折磨这位音乐家的时候,他的作品已经上升到无可比拟的高度,两年后《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致爱丽丝》、《月光曲》应运而生,在他晚年完全耳聋时的《第九交响曲》更是让人震惊,你怎能想到这些著名的曲子,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贝多芬的心中流淌出来的。
我开始一首一首聆听着天籁般的音乐,雄浑的力量在音符,也在我心中流淌。这时,我所听的和以往所听的同一首曲子有了不同的含义。我可能听不懂什么是主音、延留音、也不懂什么是突强、狂飙突进。但是,一首首曲子听得我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是什么力量让这位患有耳疾的音乐家如此顽强,是一位音乐家的狂热和执着吗?!正如他信中所说——“是我的艺术让我这么做。啊,对我来说,在把我内心体会到的一切都表现出来之前,我是离不开这个世界的。”
贝多芬有他的不完美。但是,他的不完美已经被他完美的音乐掩盖了。已经被他对音乐的热爱掩盖了,已经被他强悍的执着掩盖了。
所以,想看这本书的朋友,请你先翻到80页,那里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破茧成蝶的过程,它带给人先是心酸,然后是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