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平原深州城边,聚集着有志的青少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足迹魏保强 足迹魏保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足迹魏保强 足迹魏保强

足迹魏保强 足迹魏保强

冀中平原深州城边,

聚集着有志的青少年。

园丁的心血把我们浇灌,

桃李满天春满园。

……

听着这熟悉又亲切的歌声,看着胸前佩藏的闪闪发光的老山前线作战军功章和“新长征突击手”奖章。我不禁热泪盈眶:光荣属于您呀,培育我成才的深中教职员工;荣誉归于您呀,我可爱的深中校园。随着深县中学寄来的慰问磁带的转动我打开了回忆的闸门。

一、中学时代

带着对深县中学的羡慕,带着一颗追求知识的心,带着童年美好的梦幻,我考入了深县中学高中班。那是一九八O年九月一日,我到学校报到,那时自己感到是深县中学的一员很自豪,下决心一定不负众望,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社会做贡献。记得班主任古珍奇老师第一课给我们讲:深中有光荣的历史,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每个同学都要无愧于“深中一员”的称号,为母校争光。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为深中校园添光彩。课堂上,我努力听课;课下,认真学习,努力锻炼。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搞起体育,成为全校闻名的“长跑健将”。那是在八四年,学校聘请了解放军战士,讲了许多动人事迹。我当时曾想,将来当一名解放军战士该有多好,也神气神气!于是,日记本上写下: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晴。深县中学“听报告有感”,立志: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几个字样。后来老师不断讲述中越作战的情况,我下定了决心:有机会一定参军,立志报效祖国,为母校争光。”那时候,我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张烈、张保宁、杨志涛等同学。他们都称我有志气,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应邀到了深县广播局搞新闻报道,带着对母校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深县中学的校园,迈出了深中的大门。

二,人民的喉舌

八五年,到了深县广播电视局,我的任务是搞新闻采访。谁不留恋自己的母校?于是我又回到学校,完成了我的处女作“深县中学八名教师光荣入党”,歌颂了知识分子政策深得人心,受到了学校和新闻单位的表扬。我是个热心肠的人。在采访中,了解到养猪专业户董奎占由于他的猪闹猪瘟而心情不好和他想养瘦肉型猪的情况后,写了《董奎占养猪两盼》。衡水电台和衡水日报播出刊登后,地区畜牧局给了无偿的经济技术支持和品种来源指导,使董奎占感谢不已。那时针对会议多,我及时采写了“深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节省经费开支”,先后在地区电台、报和省电台、省报播出、刊登后,省委推广了深县的做法,并号召全省学习深县的经验。当我到深县刘屯乡采访时,发现段家佐农民由于普遍使用了喷过灭草剂的喷雾器给棉花喷药,造成全村四百亩棉花萎缩、干枯、死亡,我就及时写了一篇:“千万不要用喷过灭草剂的喷雾器给庄稼喷药”,省地七家新闻单位及时报道了这一情况,不知使多少棉花免遭一大害。还有一次,我在乘坐辛村供销社的客车时,发现客车内装着箱农药,造成乘客昏迷。我想有些人只顾赚钱,不顾人民利益,我劝阻了售票员和司机,并写了一篇“辛村供销社客运车装农药不顾乘客利益”的报道,使这家供销社受到了处罚并教育了大家。

由于职业的关系,与报社、电台打交道比较多。我了解到,此刻,老山前线战火燃烧很猛,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激烈的战斗场面。有一次正好听了叶洪海的报告,我在采访本上写道:到部队,到老山前线,接受部队的淘冶,接受战火的考验。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党,报答培育我成长的祖国,直接地讲,报答我可爱的母校--深中。

三、军旅生涯的足迹

我要参军入伍,很多人疑惑不解。“现在社会上都讲实惠,你家庭条件差,有着熟悉的工作,为什么偏偏要到部队去?”“情愿吃亏,甘愿受苦,宁愿献身?”人们的劝阻,埋怨、议论,一时成了社会上的新闻。我没有给任何人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回答一句:人各有志!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日,我坐上了开往部队的客车,穿着崭新的军装,离开了我的故乡--河北深县,来到了太行山下的某部队的营地。车驶到大门时,两个威武飒爽的战士笔直地站在两旁,腰系武装带,一副威严的样子,迎面写着八个大字“提高警惕,准备打仗”。车子在院内停下,我们整好队,营教导员和团首长开始讲话。营教导员立正施了军礼后,打开了话匣子:“同志们!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一名军人了,军人是光荣的,军人的价值在予无私的奉献;英勇献身,军人的天职在于服从命令。我们不同于老百姓,我们是人民养起来的,要保卫人民,保卫四化,要准备打仗,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是呀,从今天起,我就是一名不同于百姓的军人了,军旅生活开始了,应留下什么足迹呢,我彻夜未眠。……

新兵训练开始了,我不怕累,不怕苦,一直锻炼在最前面,被连队树为“训练标兵”,参加了师举办得“四有”军人巡回报告团。后来新兵生活结束了,我又考取了汽车驾驶员训练队,开始了新的部队生活,驾驶着我的“解放CA一10B”开进了内蒙古,到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到了北京某军火战备仓库。汽训队训练生活是艰苦的,严格的学习纪律,苛刻的教练员,挤而不漏的时间安排,日夜苦练,睡觉也在车上,练就了一手好技术,我可高兴了。学习的时候,我没有放下笔杆子,继续创作。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作品六十余篇,被某部评为“连队优秀业余报道员。”后来师政治部要上调我搞宣传,我考虑是团培养了我,我几次求人说情,终于留在了基层,我又在写作了!战火未停,我暗地里做好了参战的准备,将八六年军内外报纸刊登的有关老山前线好报道剪成了三个集子,保存起来。

八六年十月部队下达了战争动员令,颁布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作战命令。我部奉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对越作战任务,我高兴得一天没有吃饭。也许是高兴得太早了,当宣布参战人员名单时,我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留守人员:魏保强……,”我呆住了。这如何是好!不行,绝对不行,我要参战。我找到了连队指导员,申述了理由。又找到了营长、教导员,最后又找到了团长、政委。三次申请,三次写请战书,都无济于事。我一咬牙,找到团长、政委。我说:“你们不批准我去,我跑也要跑到老山前线,生为祖国一卒,死为中华一魂。”我咬破食指,写下了“杀敌”的血书。团长、政委感动了,破例批准我这个原定为留守的人员到前线,搞战地报道。

我参加了由中央电台、解放军报等七家新闻单位举办的短期速成作战报道培训班后,十二月跟随大部队开赴了云南,在集结地经过了战前紧张、艰苦的适应性训练后,申请到了一线前沿阵地--八里河东山某阵地。边战斗,边写作。沟通战争与和平,连系着前方与后方。

老山前线在中越边境上,这里气候炎热,荆棘丛生,地雷密布。战士们坚守在阴暗潮湿矮小的猫耳洞里。站岗、放哨、作战,与枪声、炮声、地雷声作伴,天热虫咬,热得战和士们不得不赤身裸体,过着“原始人群”的生活,潮湿的天气使许多东西发了霉,不,什么都发霉了,只有战士们的思想兄弟情发亮,报国心发光,我们就是在缺水缺粮的情况下,度着战场上的生活。

到了阵地后,看到阵地上没有报纸可看,我便和同志们研究办起了《南疆之魂》小报。和另外两个战士自采、自编自己复写。开辟了“两地书”、“ “祝你成长”、 “作战经验谈”等栏目。对阵地上出现的英雄事迹和高尚情操及时地编排复写,进行宣传。把后方人民的支持也安排在版面上,提高了战士们的战斗力,受到了战士们的称赞和前线部队首长的表杨。另外,为了让后方多了解前线的情况,与衡水地区的四个战士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战地根到组”,专门向后方传递前线的事迹,得到了后方领导和新闻单位的好评。地处一线的战士们,生活比较单调,我就用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台办起了简易的“阵地广播站”,把线路通到各个哨位。我拿起送话简器,给战士们唱上一首《军营男子汉》、《热血颂》,表达了我们战士的情怀。播送给战友们几分钟“来自家乡的喜讯”,将后方经济建设的成果报告给了战友们,《亲人盼立功》栏目更受大家欢迎。这一切一切,丰富了文化活动,活跃了战场气氛。

在阵地上,人们都称我“老山第一嘴”,意思是说话人人爱听、人人想听、人人愿听,同时,人们还亲切地称我为“战士的贴心人”,谈起这个称号的来历,几个故事又出现在我脑海。家住在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的战士陈东家里,住房特别紧张,影响到陈东在阵地上的情绪。我看到这些后,详细了解了情况,以内参的形式给太原市南郊区政府写信反映了情况,引起了太原市南郊区的重视。他们派人到小陈家进行了调查,很快给解决了问题。湖北孝感籍战士陈东国上阵地时,多年的恋人和他断交了。我知道后,一方面鼓励小陈正确对待现实,对待爱情;另一方面写信给他的女朋友,介绍陈东国在战场上的情况,共同探讨爱情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还让女方所在的县妇联和团组织出面做女方的工作。经多方努力,这对断了线的鸳鸯终于又结成了伴侣。双方建国立功的事迹,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

老山前线的战斗很频繁,主要是偷袭与反偷袭,进攻与反进攻。频繁的战斗,共同的使命,使战友们融合成了一体。87年9月13日的战斗中,敌人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我阵地进攻,我在战友负伤的情况下,一人坚守哨位,战斗十个小时,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四次进攻,打出了军威,国威,威震敌胆。9月21日在执行任务时,敌人扔来一束四枚手榴弹,为了掩护战友郭玉良,我右腿三处负伤,轻伤不下火线!我又坚守在阵地上,带伤与战友们共同战斗。10月21日,越军频繁对我前沿阵地猛裂炮击,阵地都炸平了,我们奉命抢修工事,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地雷炸断了我的左脚,我躺在血泊中。

昏迷九个多小时,醒来之后,看到的是首都慰问团的一张张泪脸,是总政歌剧团湿润的眼睛,是医护人员焦灼的目光,我明白了发生的一切。当听到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说:“我代表首都人民,不,代表全国后方人民看望您来了,”这时我想到今后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坎坷。我又想起了我的女友,曾在深中学习过的学生,我的初中同学--李瑞欣。想起了我的战友,想起了我的母校,母校的老师,我说了一句:“我无愧于祖国,为母校争了光,为人民争了光”。就又昏迷过去。再醒来时,总政歌剧团的演员抱着我,含着泪给我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的赞歌》。我咬着牙挺着身子,含着泪跟他们唱了《血染的风采》。我想起了母校的老师和学同,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考虑到现实,我 决心做一个老山精神的传播者,让老山精神成为建设四化的动力。于是,我在治疗时,忍着剧痛写报道,应逃写报告,先后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做了题为“足迹”的专场报告,在云南大学、云南师大等单位作了21场题为“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的专场报告,并被云南昆明市中华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另外,还参加了前线部队组织的伤员演出队。《血染的风采》《热血颂》等节目受到数万名观众的欢迎。为此,云南省委书记蒲朝柱接见了我。云南电视台、云南日报等十七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了我的事迹。

八八年二月五日,根据治疗的需要,我回到了省会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参加了我军组织的英模巡回报告团。做了专场报告16场。英模报告31场。传播了精神文明的种子。为了沟通同龄人的心理,与河北大学、河北师大、河北机电学院、河北化工学院等六所大专院校建立了联系。在省会石家庄还进行了演出。消息传开后,省委书记邢崇智、省长解峰还专门亲切慰问接见了我。足迹是踏实的,传到了山南海北。内蒙古包头市南郊小学发来了聘书;石家庄市胜利路小学以我为榜样,还开展了“学英雄挂奖章”活动。今年三月二十日,我原来的班主仟王古元老师和团委书记耿会社带着母校师生的深情厚谊,专程到石家庄慰问了我。并详细 了 解 了 伤 情。我 回 答了 同学们提出的上百个问题。这是我战胜伤痛的巨大动力。我踏着战场的弹片,履行了我的诺言。为国献力,把青春热血交给祖国和人民,把荣誉献给人民,报效祖国,报答我的母校--深县中学。让深县中学的师生永远记住--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深县中学魏保强血染的风采。

四月二十日,我回家探亲,受到了地、县、乡的热情关怀和问候。又应邀作了三十三场报告。在我的母校深县中学的报告,我发自肺腑,呼唤:同学们:虽然我伤残了,我决心战胜伤残,面对现实,创造残疾人的奇迹!同时我郑重宣布: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荣誉,人民功臣、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这些有我的一半,也有我母饺师生的一半。请同学们永远记住:在和平年代,保卫祖国的对越作战中,深县中学出了一名血洒南疆的战士。愿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在深县中学发扬下去,化作师生们的力量。为四化建设、经济政治改革做贡献。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用鲜血换来的荣誉的值,永远记住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化作行动,刻苦攻关,掌握知识,做一个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永远为“深县中学”这四个大字争光。

回忆写到了这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做为母校深中的一名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献出了青春热血。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战场上,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足迹,填写了人生的考卷。那么,我们现在深县中学的同学,乃至今后的同学会怎样呢?他们将来会怎样做呢?为了深中的名誉,他们在思考着什么?他们打算怎样呢?我不能回答自己。为了对他们有所教育帮助,我将这段回忆写成了回忆录,献给我的母校深县中学,献给我不知姓名的同学们,献给在深中校园工作、学习的人们!同时,献给所有的青年同志们!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

注:魏保强是深县中学高中38班的学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1001部队战士,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获“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来源:深中回忆录(深州123本地通公众号)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