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一秒钟》里,仍然弥漫着张艺谋一以贯之的倔强,比如对外景地的执着。

影片一开始,就是张译在漫漫黄沙间行走。

头顶是酷烈的太阳,脚下是一步一陷的沙漠,远处是如蛇一般纵横奔驰的风沙。

沧凉,壮美。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1)

这里的甘肃敦煌,和《菊豆》里安徽黄山南屏古村,和《英雄》里内蒙古额济纳的胡杨林,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重庆武隆天坑一样,承担了一个美学上的极致功能。

比如他对某些形式的专研。

《一秒钟》里对胶片的清洗流程,和《红高粱》里的酿酒过程,和《影》里的伞阵一样,都是他作为一个摄影者对技术本能的迷恋。

在《一秒钟》里,张艺谋的倔强发生了一丝松动。

在视觉美学上的恋物,松动为主题上的欲语还休。

张译是从漫天黄沙里走近观众,也是从历史的烟尘中跋涉而出。

他是张九声个体,也是风沙裹挟下的群体。

影片最后,张九声在保卫科的押送下,走向他的来处,也是走向了历史深处。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2)

在《一秒钟》里,张艺谋发生了蜕变。

他不再着魔于大,而是开始关注小。

不再书写浓,而是开始渲染淡。

仍然迷恋形式,但对形式的作用有了新的想象。

不再沉溺于棱角分明的反思,而是发出意味深长的喟叹。

2.

这是一部感性的电影,你无法不感同身受。

张译跑去刘闺女家找22号新闻简报时,

他用尽全力奔跑的样子,是我们每个人在时代洪流席卷下疲于奔命的样子。

他看到了女儿那一秒钟后,眼泪鼻涕淌满了脸。

这个一直坚强的男人,那一刻被打回成为柔软的父亲。

刘闺女为了弟弟找张译打架时,一个女孩子不得不成为男孩子。

范电影在儿子损害了胶卷后,卑鄙地暗示是杨河的问题。

那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在那个历史特殊时期,所能做出的最卑劣又最高尚的举动。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3)

3.

片名《一秒钟》,在具象上,指的是在放映电影《英雄儿女》之前,加演放映的22号新闻简报上,张九声女儿出现的那一秒钟。

张九声入狱时,女儿八岁,一个生命正含苞待放,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张九声越狱时,女儿十四岁,一个生命戛然而止。曾经那样鲜活的一个生命,从此只有过去,再没有未来了。

她在这世界存在过的痕迹,只有这一秒种。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4)

就意向而言,这一秒钟也是时代长河里一个横冲直撞的浪头。

十年过去,一切如初。

也是个体命运里人性一贯的坚硬中间,人之所以为人的刹那的柔软。

这一秒钟可以是任何。

是范电影告密后,又塞进张九声口袋里,有他女儿那一秒钟镜头的胶片。

是刘闺女不得不混不吝的背后,又跑进沙漠里,捡起的那张纸。

是暴躁的张九声,在看到女儿那一秒钟镜头后,涕泗横流的一张脸。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5)

甚至是保卫科崔干事,在抓完人后,看《英雄儿女》时,露出的孩子式的哭泣。

借助电影,命运和记忆互相咬合,历史的齿轮既滚滚向前又循环往复。

就像很多年后,想起你曾经热爱的电影,所能记忆的也不过是一秒钟。

大量的俯拍和远景镜头,加上景别的变化,暗示我们

历史所能赠与历史中人的,也不过是偶尔清醒的一秒钟。

然后,就像最终淹没在万千黄沙里的那截胶片,还是尘归尘,土归土。

4.

他们说,《一秒钟》是写给胶片时代的一封情书。

好像是。

可是

范电影热爱电影,其实更热爱电影带来的权力虚荣。

刘闺女热爱电影,热爱的是电影物理载体带来的工具性。

张九声热爱电影,是热爱电影带来的命运碾压下片刻的去你妈的。

各自沿着看得见的影像,完善了记忆拼图。

实现了别人很快就风流云散,只有当事人才抵死坚守的永恒。

所有这些看得着或看不着的情愫,因为有了电影,才有了具体形状。

所以,看电影,最终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东西。

所以,热爱电影,热爱的是你看电影时那些一起纷飞的往事。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6)

它是生命中的一个闪回,然后这个闪回也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电影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是轻如鸿毛的虚拟,也是重如泰山的现实。

电影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提供一秒钟的喘息。

有这一秒钟,也足够了。

5.

《一秒钟》最大的价值在于,拍出了电影的无意义。

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他的无意义,只有电影是无意义的,电影才可以容纳任何意义,才会成为每个人所寄托的意义所在。

说到底,电影什么都是,电影什么都不是。

那个人让我铭记 为了那一秒钟(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