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或者说汉族以强烈家庭观著称于世,这都源自三千年以前的华夏老祖宗制定的「宗族制」。西方人有「结社组党,契约法律」,而「国家」一词,则很好的说明了中国人的「家国观」:家国同构。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

这种「家国观」观念跟「汉字、筷子」一样,成为中国人或者说华夏文化圈独有【tag】,那么,汉字「家」的源流演变为何?

本文也就是解答这个问题。

「家」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字,我们先来看「家」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的演变: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

大致的说:「家」与「猪」这个动物密切相关。一汉字一部文化史,这个问题可小可大,一句话也可以大致讲清楚;也可以小见大,从「家」字可一窥华夏先民的生活和文化。

先说一句话版本,许慎《說文解字》释「家」七个字: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2)

「从宀,豭省聲」解释一下:「省声」是一个文字学术语,许慎认为「家」本写作:

这个「宀豭」就是一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而声符「豭」也是一个形声字,从「叚」得声,「叚」读若「加」。

「豭」字「省声」,就是将声符「叚」省简,下图所示: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3)

《說文》中说的「省声、省形」,就是一种简化。

比如:「星」本来从「晶」,但是省去两个「日」,留下一个「日」,这叫做「省形」: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4)

那《說文》释「家」是否正确呢?

从甲骨文、金文来看,不怎么正确的,或者说「一面之正确」。这是许慎的历史局限性。

「家」的殷周的金文和甲骨文: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5)

甲骨文、金文的「家」字,可谓一目了然:上「宀」下「豕」,像「房屋下有一猪」之形。

所以,最原始的字形根本就不是从「豭」,而是从「豕」,就是「家」字。

因此,「家」不是由「宀豭」省声而来,而是相反,「家」字加上了声符「叚」,叫做「加声」或「声化」,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所以搞错了。

将上面的分析概括为:

1、「家」是「宀豭」的初文本字,「宀豭」是「家」的「声化」,「家」和「宀豭」可以看做是繁简体的关系。

2、同样,「豕、豭」也是初文本字和后起字的关系,「豭」是「豕」的「声化」。

3、其实「豕」就公猪、种猪的一种古称。后来「豕」的意义开始泛化,「公猪」之义,被「豭」字所专。

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殷周金文「家」字中的「豕」字,一直都有将「豕」的雄性生殖器写出来: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6)

甲骨文是刀刻字,书写较困难,所以甲骨文的「豕」,表示「雄性生殖器」的笔划时有时无: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7)

到东周阶段篆文、古隶,渐渐丢掉了生殖器这个细节,字理也就变得隐晦不明,意义也开始泛化,「豕」可以表示所有的猪,而本义表示「公猪」就由「豭」字代替。

--------------------------------------------------------------------

好,我们搞清楚了「家」的字形、部件和构造。现在的问题是:「家」的在核心本义是「家庭」,「家:房下有一猪」这个字形,为什么可以表示「家庭」之义?

这个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有两种说法我觉都很有道理,另一种说法则较为牵强。

但是,我都列出来,孰是孰非请读者自己判断:

1、定居养猪为家说

我想看过国家地理《为食之故》就知道,肉食和烹饪,塑造了我们人类,让我们变得聪敏、高效: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8)

猪的驯化成功,使得人类的定居生活,能稳定易得的获取肉食。而不必逐水草而游牧,而定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之一。

游牧民族不养猪,因为养猪需要圈养,圈养就要定居,所以,养猪同时反应的是人类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社会。

我们知道猪相比牛羊,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吃嘛嘛香,不挑食,生长快速,吃饱就睡,也不乱跑,只要食物充足,肉就疯长。

因此,猪是非常适合定居圈养的,猪也一直都是定居农业社会主要的肉食来源。

所以,在远古,人与猪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一个家庭的主要财富。相当于今天家庭的黄金、股票、房产等储备财富。

华夏先民养猪的猪圈,要么是在家旁边,要么就是下图一样干栏建筑:人栖其上,豕畜其下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9)

湖南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陶猪圈: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0)

(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猪圈和厕所的混合体,古称溷)

即便是今天,中国南方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依然住的是「人栖其上,豕畜其下」的建筑。如侗族的吊脚楼下面也养猪: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1)

前几年,有位韩国教授搞了一个大新闻:他说汉字的「家」由「家中养猪」引申而来,汉族人没有这个习惯,而古代朝鲜族有这个习惯,然后他又曲解「东夷」一词,随后下判断:甲骨文是东夷朝鲜人发明的文字。

我操!!!韩国人民族主义上脑,智商就为零,这不是韩国媒体的杰作,而是正二八经教授的学术研究。出处我暂时忘记了,以后找到再补上来。

他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中国北方人,也有这种「家里养猪」的习俗,不过现在渐渐变少了。而且这种习俗在亚洲各个民族都很普遍。古代朝鲜族有这个习惯是很正常的。

因此,华夏先民进入农业社会后,定居开垦,围圈养猪,所以,「有室有豕」是家庭的基本特征,「房下养猪」的建筑代指为「家」,几乎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这种说法可信度很高。

2、平民陈豕祭祖为家说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我们知道,华夏民族有祖先崇拜的习俗,古代无论是天子诸侯,还是平民,都将祭祖视为很重要的事情。《周礼》规定,祭祖的牺牲,都有高低之分:

《礼记 曲礼》: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天子祭祀用牺牛,就是牛毛接近纯红色的黄牛,如下图: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2)

诸侯、大夫用一般的杂色牛,士人、巫师用羊,平民用猪。

而「牛、羊、豕」这种牺牲,在献祭以前,都要圈养一段时间,这也就是「畜牲」的词源意义:献祭以前圈养的牺牲。

「牛、羊、豕」牺牲的专用字,也就是「牢、宀羊、家」,分别象形「房屋」有「牛、羊、豕」: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3)

祭祀在当时是「天赋人权」,不祭祀在当时简直就是禽兽,所以,当时不论高富帅和屌丝,不论贫穷富有,都必须得祭祖,条件所限,只能各得其所。

天子和诸侯峨冠博带,在高大宗庙祭祀祖先,纯色肥牛,九鼎八簋,丝竹管弦,家臣颂祭,那种威严、华贵,应该能够脑补出来。

低级士人和一般平民,没有宗庙,只有杀一头自己养的猪,煮一个猪头,全家人一起,用豆俎恭敬的摆上,告慰祖宗神灵: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4)

正所谓:陈豕于室,合家而祀,由「平民以猪祭祖」之礼,代指「平民之家」,也不失为一种可信的说法、

3、寄豭繁衍为家说

前面说了,「家」字之金文,强调「公猪」之形。

而公猪繁衍能力强,可寓意子孙繁衍不绝,。所以,跟「蝙蝠」谐音表示「福」一样,由「豭」取义表示「人丁兴旺的家庭」。

还一直说法是:「家」反应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上古母系社会,「公猪」古称「寄豭」,「寄豭」到处「播种」,完事后一走了之,留下一个有儿有女的家庭。这反应上古的走婚制。

关于汉字史资料(汉字源流何以为)(15)

这种说法太尼玛惊悚了,我觉得可信度不高,脑补嫌疑很大!

不过,我也不能「钦定」,也许有读者强烈同意这种说法呢?

--------------------------------

参考文献:

1、李甫主编,《古文字诂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 冊,第 742页

2、李学勤主编,《字 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中册,第654页

3、季旭昇,《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第610页

4、 羅琨、張永山: (家字溯源〉,《考古與文物》 1982 年第 1 期;

5、羅琨:《釋家》《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中華書局, 1989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