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2)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3)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4)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5)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6)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7)

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知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朱熹出生于尤溪县城水南郑义斋馆舍, 出生时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8)

五岁时,朱熹始入小学,能读懂《孝经》,六岁时,向父亲问日、问天。1143年,父亲朱松病逝于建瓯,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五夫好友刘子羽(朱熹义父),又写信请五夫的刘子翚(屏山)、刘勉之(白水)、胡宪(籍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9)

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在其舍傍筑室安置朱熹一家,名曰紫阳楼。朱熹18岁,在建州乡试中考取贡生。1148年春,刘勉之将自己的女儿刘清四许配给朱熹。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1153年夏,朱熹赴同安途中,受学于延平李侗。朱熹至同安。以其“敦礼义、厚风俗、劾吏奸、恤民隐”的治县之法管理县事,排解同安、晋江两县械斗,整顿县学、倡建“教思堂”,在文庙大成殿倡建“经史阁”,主张减免经总制钱。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0)

1158年,朱熹已意识到“妄佛求仙之世风,凋敝民气,耗散国力,有碍国家中兴”,打算重新踏上求师之路,决心拜李侗为师,因得承袭二程“洛学”的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1162年,宋孝宗即位,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1163年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1)

1169年,朱熹悟到“中和旧说”之非,用“敬”和“双修”思想重读程颢、程颐著作,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十分深远的重大事件,标志朱熹哲学思想的成熟。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2)

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为母守墓,开始了长达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时期。1171年五月,为了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在五夫创建“社仓”。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3)

1175年正月,吕祖谦从浙江东阳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一个半月,编次《近思录》成,史称“寒泉之会”。五月,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陆九龄、陆九渊及刘清之皆来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的直接动因是吕祖谦想利用这个机会调和朱、陆学说之间的矛盾。在学术上,朱熹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二陆主张心与理是一回事,坚持以心来统贯主体与客体。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4)

朱熹与陆氏兄弟论辩、讲学达十日之久。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朱熹到任后,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奏乞蠲免星子县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5)

经朱熹的竭力倡导,白鹿洞书院很快修复。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学规,即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白鹿洞书院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它不仅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6)

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朱熹改建、扩建了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1194年八月,朱熹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朱熹奉诏进讲《大学》,反复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希望通过匡正君德来限制君权的滥用,引起宋宁宗和执政韩侂胄的不满。朱熹在朝仅46日,被宋宁宗内批罢去了待制兼侍讲之职。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7)

1196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以捕风捉影、移花接木、颠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状”,朱熹被斥之为“伪学魁首”,位列黑名单之中的第五位,有人竟提出“斩朱熹以绝伪学”。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生命垂危,左眼已瞎,右眼也几乎完全失明。朱熹却以更旺盛的精力加紧整理残篇,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将自己生平的所有著作全部完稿。71岁的朱熹在血雨腥风的“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参加会葬者仍然有近千人之多。1202年,宋宁宗下诏:“朱熹已经退休,拜授华文阁待制,赐予退休恩泽。”韩侂胄死后,又下诏赐予朱熹遗表恩泽。1210年1月6日,赐朱熹谥号为“文” 。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8)

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封徽国公。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官方哲学。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19)

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20)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21)

朱子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

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阂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朱熹儒家修身最高境界 苏先生读史朱熹(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