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该如何看待乡村振兴(河南农民工劝学走红网络)(1)

最近,一块黑板成了朋友圈的“网红”。8月24日,开学第一天,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10)班的师生在教室的黑板看到这样一段话:“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写下这段话的不是校领导、老师、学生或家长,而是假期在学校粉刷内墙的兰考农民工刘大刚。

一、事件概述

开学第一天,这是最好的主题班会课

暑假期间,省实验中学对教室内墙进行了粉刷。因为工期紧,工人就在学校的一个教室休息,临走时在黑板上留下了以上寄语。8月24日下午,学生报到时,九(10)班班主任裴亚楠发现了这段话,并让学生保留了下来。裴亚楠说:“让人感动,更让人震撼!”

梳理相关信息来看,此事件在网上曝出以后,网媒陆续介入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大河网、荆楚网、齐鲁网等地方媒体,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主要门户网站发布了相关新闻,促使此事件在全网引发了一轮舆情关注峰值,网民在自媒体平台进行了热议。

网民言论

网民“黄老邪”:向这位农民工致敬!少年强则中国强,知识就是力量!

网民“楚狂人烟”:“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没有经历,怎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话?

网民“LemonTree56”:每次学不下去的时候,想想40度高温下在与钢筋水泥做斗争的爸爸,都忍不住心疼加愧疚。

网民“看电影的大圣”:世界那么大,要先把自己强大了才能任性的去看。

网民“点点”:体现了民工的心酸,好好珍惜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网民“Yetta-彦”:这是农民工兄弟的肺腑之言,经验之谈,学子们加油。

网民“宋家的傻菇凉”: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带父母去看看?

三、舆论观点

“劝学留言”是人才成长的活教材

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学教室黑板上写下的寄语,可谓是发自内心,且极为励志,一时间,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们争相传颂的“心灵鸡汤”,很多网友也感慨,这样的话语比任何校志铭都励志。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响,就在于,这些话语来源于一位中年进城务工人员的人生感悟,里面充斥着“悔不当初”,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如果还有机会”,“假如当初我努力些,可能就不会这样”,这些切身感悟,乃是人才成长的活教材。

被城里的老师视为心灵鸡汤的班会教材,更应该被农村的老师利用起来,给农村学子上一课,从内心深处植入这样的向上理念。对于农村学子而言,唯有自身努力才能改变命运轨道,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浑浑噩噩的生活,只会让自己成为人才路上的反面教材。

农民工劝学,这碗鸡汤要好好品

这几年,“读书无用”的论调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造原子弹的不如卖鸡蛋的”,什么“北大清华不如胆子大”。这种酸鸡汤、毒鸡汤灌多了,一些人甚至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咎于读书——我失败不赖我,赖读书没用。在这种泥沙俱下的舆论背景下,农民工刘大刚和他的“劝学留言”犹如一股清流,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情真意切、原生态的励志教育课,也为公众驱散了弥漫已久的价值观迷雾——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不读书的人无用。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这是刘大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学子的真诚规劝,也是一个普通农民工劳碌大半生心境的真实写照。我们在感慨农民工劝学的大情怀之时,更当谨记,奋斗未必能成功,不奋斗必定后悔,留住“诗和远方”,不遗憾于“我本可以”,除了把握稍纵即逝的学习机会,在奋斗的年龄决不能选择安逸,别无捷径可走。惟其如此,这篇农民工劝学的鸡汤才没有白喝。

读懂农民工“劝学留言”背后的含义

农民工刘大刚的“劝学留言”充满了正能量,是脱离任何剧本的真实故事,在感慨他的大情怀、真性情的同时,我们更应读懂因前期奋斗不够而困于阶层的无奈之情。对于莘莘学子,当谨记,在奋斗的年龄决不能选择安逸,吃不着的苦比苦更苦,奋斗未必能成功,却为日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增添了“筹码”。要留住诗意远方,不遗憾于“我本可以”,记住当下、拼搏当下,便是农民工对广大学子们最真情的“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