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10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有关情况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截至2020年9月底,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区、市)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的卒中中心,覆盖了我国公立二三级医院的1/3以上同时,还建立了以这些卒中中心为核心的‘一小时急救圈’,凡是在距离这些卒中中心1个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均可就近就诊以此估算,2700余家卒中中心的‘一小时急救圈’范围已经覆盖超过全国60%的居民区部分区域还开通了脑血管病急救的远程专家实时指导,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时可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卒中中心模式有多少种?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卒中中心模式有多少种(我国建立2700余家卒中中心)

卒中中心模式有多少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10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有关情况。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截至2020年9月底,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已经协助全国31个省(区、市)的2700余家医院成功建立的卒中中心,覆盖了我国公立二三级医院的1/3以上。同时,还建立了以这些卒中中心为核心的‘一小时急救圈’,凡是在距离这些卒中中心1个小时车程覆盖范围内的居民均可就近就诊。以此估算,2700余家卒中中心的‘一小时急救圈’范围已经覆盖超过全国60%的居民区。部分区域还开通了脑血管病急救的远程专家实时指导,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实时可及。”

神经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王拥军以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卒中为代表,介绍了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医疗质量状况。他介绍,为了应对这一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近年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中心一直以改善我国卒中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工作核心。“特别是在过去5年间,针对静脉溶栓这一卒中急性期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应用严重不足、导致患者治疗率低、致残率高的现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卒中中心建设项目,目的是要在全国各省(区、市)建立起足够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王拥军介绍,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中心建立了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国家-省级-市/县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层级化架构的设置和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测和质控单位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反馈,构建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信息化平台,目前已累计监测全国脑血管病例数据超过150万。

“相较‘十二五’末期,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中心的这些系统工作使我国卒中急救溶栓治疗率提升了126%,院内急救延误时间缩短42%,住院死亡率降低66.7%(从1.2%降至0.4%),医疗服务质量关键指标整体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王拥军说。

王拥军坦言,我国卒中救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院内急救延误时间有了显著缩短,但院前延误也就是患者从发病到到达医院的时间这10年来没有显著改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患者、家属对卒中这一急症,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它的严重危害,没有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研究数据发现,我国仅有12.5%的卒中患者通过急救车前往医院,而这部分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与不通过急救车到医院的患者相比,他们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提高了70%。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都可能是卒中的前兆,王拥军提醒大众,如果有疑似卒中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呼叫急救车,尽快将患者送达医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