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学霸笔记(语文同步学投稿范文分享)(1)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一起来看看“语文同步学”小作者们的“说明文”范文吧,含名师点评哟!

琥珀的由来

程一

在几千万年前的一个晌午,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太阳热的出奇,许多松树都渗出了金黄的松脂,像雨一样落在树枝上,地上。

一只小苍蝇飞到了松树的树枝上,准备休息一会儿,它一边伸出腿来掸翅膀,一边欣赏着美景,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隐藏的危机出现了。一只蜘蛛悄无声息地蹲在小苍蝇的后面,它想:“这只苍蝇看着肥的流油,肯定外酥里嫩,等捉到了,一定请我的朋友来享受。”于是,它缓慢的移动着八条腿,慢慢逼近小苍蝇。5厘米,3厘米,2厘米……眼看就要捉到小苍蝇了,可是谁也没注意到,它们头顶的树干流出了一大滴松脂。就在蜘蛛扑上小苍蝇的一瞬间,松脂滴了下来,包住了蜘蛛和小苍蝇,紧接着,一滴又一滴的松脂滴了下来,把蜘蛛和小苍蝇完全包住了。蜘蛛一边挣扎,一边大喊:“妈呀,我不能死呀,我上有老,下有小,老婆对我也挺好!”但是它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渐渐的听不见了。松脂成了它们灵魂散去的地方。

在接下来的几千万年里,无数的苍蝇和蜘蛛来了又去了,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松脂球。

后来,因为地壳板块的运动,海水把森林淹没了,无数的树被海浪连根拔起。而这个松脂球,掉落到了海底,被泥沙掩埋,今后再也无人问津。

又是几万年过去了,海浪把松脂球推到了沙滩上。海边走来了渔民和他的儿子。儿子发现了松脂,惊奇地问:“爸爸,这是啥玩意儿?”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这是琥珀,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化石。没想到这化石被我们捡到了。你看,里面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这是非常罕见的。”“哦,原来是这么珍贵的化石,那我们把它上交给国家吧。”儿子说。

最后,渔民和他的儿子把化石上交到了博物馆。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小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用风趣而又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琥珀的由来,全文故事结构完整、生动有趣,写得非常棒,希望小作者继续加油!

民风民俗

代萱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文章介绍了“傣族的民风民俗”,详实的数据,井然有序的说明以及高度的概括了,是本文的突出优点。随着作者的文笔,我们了解了傣族民风民俗的许多知识,介绍相当条理清晰。

语文同步学霸笔记(语文同步学投稿范文分享)(2)

腊八节

凌兰

因为在早上出去玩之前,妈妈就买好了做八宝粥的材料了,提前先泡在了水里,妈妈说这样煮的快。所以,中午一到家,就可以煮上喝了。腊八吃的就是丰富!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呢~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吃肉吧!爸爸妈妈可不要说他们哦,因为都在长身体,吃的好是关键呢!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三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关于腊八节传说的说明文。小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尤其是引用说明的方法,故事、名句等的引用能够有效增长人们的知识。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年

金鹏

“大寒”和“小年”是同一天,老百姓们祭灶、养生正当时。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小年”。这天,宿迁市王官集镇的村民王大爷起了个大早,上街“请灶神”,用面粉熬了浆糊,把灶王爷的画像仔仔细细地贴在自家厨房门上。:“家里面烧锅,祭灶嘛!现在还贴,不少人家都贴,这也是祈福的。”

据了解,中国人在小年祭灶的传统由来已久,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一日三餐,烧柴做饭都离不开灶台,传说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在“小年”这天回天庭禀报一年来人间万事。所以在这天祭灶,就有了特殊意义。民俗专家程芳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了让他说的好,所以要包糖饼,要炒糖瓜,为什么呢?给他抹上甜的,可以说好一点。”

今年的“小年”正逢“大寒”节气,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碰上“请灶神、送灶神”的新开始,平添了许多辞旧迎新的意味。南京民俗专家傅邦华说,这也是民间科学和文化的碰撞:“这个是很巧的,大寒是一个节气,跟天象、农作物的生长有关系,小年就不一样了,是一种文化含义,人们带有一种社会活动在里面,跟24节气自然为主又有一些区别了。”

不管是大寒,还是小年,都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高曌主任提醒,很多呼吸系统有“老毛病”的人经常会有咳嗽痰多、咳痰不净的感觉,大寒、小年期间养生的重点在于滋阴:“可以用生姜和红枣煮生姜红枣茶,起到温中祛湿的作用。罗比、猪肚、猪肺煲一个肚肺煲,起到理气化痰,特别适合慢性咳喘的病人。”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介绍小年习俗的文章,内容丰实,可读性强。小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和小年有关的事,让我们获得了知识,作者还为我们描绘了小年祭灶的场面,激动人心,让我们获得快乐的享受。

语文同步学霸笔记(语文同步学投稿范文分享)(3)

圣诞节有感

智宇

新世纪的圣诞夜当然要找些东东来搞一下。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做了一个电话游戏。前提当然是我们游戏别人。

找到游戏对象,我们拨通了电话:“喂,请问是xx先生/小姐吗?”

“我是。”

“这里是168声讯服务,您的朋友为您点了一首《当》,祝您圣诞快乐!收听请按一号键。”

“哦?呵呵,好的好的!”

嘟??守在一边的老六和老八拿起两只搪瓷饭碗:“当!”

“谢谢您的收听!”

让人垂涎欲滴的职业?

圣诞老人

1、他很神秘,你经常听到他的名字,看到他的“替身助手”,就是见不到他本人上班。

2、解雇圣诞老人,让他下岗,可能性为零。

3、他每年上班的时候自然出现,而其他时候连个鬼影儿也没有。

4、他的工作方式是一年十二小时制,而且还是在夜幕降临时,他上没上班天晓得。

5、即使上班,他也只是当个老板,指挥一大堆“追随者”跑腿,但人们对他的感激颂扬,他的追随者一点儿也沾不着。

6、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周游世界(我们的梦想)。

7、这个行业完全垄断,你不能以“圣诞小子”、“圣诞姑娘”、“圣诞爸爸”、“圣诞妈妈”或者是“圣诞奶奶”的名义参与公平竞争,而最多只能当个“追随者”或“替身助手”。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说明文,以“圣诞老人”为说明对象,对“圣诞老人”进行了说明。作者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顺序合理,介绍了“新世纪的圣诞夜”“让人垂涎欲滴的职业”。

爱我校园

张宁

校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校园,我们共同学习的地方;校园,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它像火红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像春天的雨水滋润着我们。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忘自己肩上的重任。

“明礼善行,德润人生”。

这醒目的标语,时刻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没错,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踏进大门,一个操场就呈现在我们眼前,操场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篮球架,它们就像卫兵一样,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操场的四周都种着小叶榕,每逢夏天的时候,你就会看见同学们有的在树下乘凉,有的则在树下看书,还有的在树下做游戏……操场的正中间,就是神圣的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升旗台的旗杆上,显得那么安详。每逢星期一,全校师生便来到操场,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随着国歌,国旗有节奏地冉冉升起,师生们也都敬起了礼。

沿着左边的楼梯往上走,你就会发现,楼梯旁边有一个小花园,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往右看:原来右边也有一个小花园,这花园虽不大,可却别有一番风味。春天,野花盛开,满是绿色的景象,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辛勤的蜜蜂则在采蜜;夏天,这里的草别提有多绿了,如果是绵羊见了都会直流口水呢!秋天,这花园里唯一的一棵树,树上的叶子变黄了,纷纷扬扬从树枝下落下来,犹如一只只黄蝴蝶款款地飞;冬天,这里白雪皑皑,仿佛世界都变白了。

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学习天堂,静静地听着琅琅读书声,仿佛身临其境;再仔细瞧瞧同学们聚精会神的样子,而且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校园,装饰着美丽的校园,令无限风光的校园里锦上添花,在隆化六小里处处洋溢着学习的气氛,处处装饰着诗情画意……

这就是承载了我小学六年的无数快乐与梦想、眼泪与忧伤的校园,这里每一棵树、每一级台阶、每一条走廊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还有那两座老旧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教学楼。这样美丽的校园怎能不使我们展翅高飞?怎能不使我们向往未来呢?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说明文运用了空间顺序,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学校,重点介绍了操场、小花园和教室,运用了摹状貌、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语言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

语文同步学霸笔记(语文同步学投稿范文分享)(4)

橘子

邹莉芳

是秋冬两季常见的一种水果,它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营养丰富。

橘子大多是椭圆形的,两边扁而平;大小不一,小的和乒乓球一样,大的则是比拳头还要大。橘子的皮很粗糙,上面布满了疙瘩,但是摸上去很凉,凹凸不平。还没有成熟的橘子是青色的,正在成长的是黄中带绿,完全成熟时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当然是金灿灿的啦,很讨人喜欢的。

把橘子皮轻轻地拨开,又黄又嫩的橘子片不仅味道香,而且香味还是很浓呢。拨开时,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用鱼网状的筋络包着,肯定又香又甜,馋得我直流口水。它们一瓣瓣地,整整齐齐地围成一圈坐着。每个橘片,可以看到里面隐藏着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果肉,也想几十个小兄弟围在一起说悄悄话,这多可爱呀!

橘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说金橘呀,无核橘呀,柑橘呀……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无核橘。爸爸说:“橘子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橘子中含有大量的柠檬酸,柠檬酸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还有生津解渴、润肺止痰、抗癌等疾病,因为它的红叶素比较高。但它还有好处:就是它可以做成药,来治疗冻疮,还可以把它放到汤里做调味料。”哈,别看橘子这么小,它的用处可多着呢!

橘子虽小,可全身是宝啊,它深受人们的喜欢。我爱橘子。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说明文,小作者先总写橘子的特点: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然后从橘子的形状、构造、种类、用途等方面具体介绍,最后总结了橘子的特点,表达了对橘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全文采用总分结构,层次清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

语文同步学霸笔记(语文同步学投稿范文分享)(5)

端午节

海瑶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色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语文同步学教师点评:这篇文章写了端午节的很多传统习俗,可以看出作者对端午节了解得很详细,结尾还总结了一句:“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节日。”可是,文章对“有趣”二字表现得不够明显,所以章中心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