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学得最轻松的两门科目是语文和英语。其次是数学。学得最费力的科目是物理和化学。

初中时,英语上课听听,下课稍微花点时间,满分100分的试卷也能考个90多分。中考考入地区重点高中,在强手如云的班级同学中,英语稍微花点时间,分数也能排得上号,挤入班级前十名之列。

根据自身实际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我的语文阅读学习经历)(1)

中考语文,前面75分的基础知识部分得了72分,作文45分得了22分。作文没有取得高分,我想主要原因是字写得太丑。

初中和高中课本中,凡是精彩段落和文章,现在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诵下来,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琵琶行》、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一文最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

高中求学时,记忆力好,精力充沛,对语文学科兴趣浓厚。除了背诵课本中的范文外,还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如《古文观止》、惠特曼的《草叶集》、安徒生的童话选。有时如果有空,就拿本文学类书籍,开始整段整段的背诵或全文背诵,安徒生的代表作品《丑小鸭》就是全文背诵下来。

上学时初中教材入选的文章,都是精品,精彩耐读,比现在初中课本的文章更有味。耐看。《驿路梨花》、《茶花赋》、《多收了三五斗》、《杨修之死》等精彩篇章在现在的初中教材中看不到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其中意境韵味,只有我们这些整日踏足旷野、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农家子弟能够理解。对于整日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学生来说,是过于遥远了。

还有陆游的《游山西村》这首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读起来亲切自然,作者的洒脱放旷,淳朴的农风,让人神往。

鲁迅的《社戏》,里面有大段景物描写,文笔优美。因为有类似的生活体验,所以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欣赏起来没有那么费力。

身为农家子弟,从小就帮父母亲干活。夏日高温下,在闷热的田里割稻插秧。上小学的时候,冬日一早起床,拿个筐子去拾猪粪。拾够一筐,再去上学,习惯了稼穑之苦。有这样的经历,喜欢阅读课本中反映民生疾苦、农家生活的文章,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赵树理的《老杨同志》。

根据自身实际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我的语文阅读学习经历)(2)

暑假,去放牛的时候,为了打发漫长无聊的的时间,带上一本书。骑在牛背上,一边看牛吃草,一边翻读手头的书,囫囵吞枣、陆陆续续看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上下五千年》、《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封神演义》,增长了不少文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