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成了一句耳熟能详的话。

说得久了,听得多了,我们也就想当然认为这就是真理了!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1)

但,中国历史上真的一直都是尊师重教的吗?看了三水三心的回答,可能会让你眼睛大跌——

一,先秦:孔子,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受人尊敬

按照历史来说,先秦时代,指的是夏商周春秋战国。夏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争议。先秦最知名的老师,应该算是万世师表孔子了。但孔子是不是很受尊敬呢?

我们从口子周游列国就知道,他是一路碰壁,甚至“急急如丧家之犬”。只是孔子还是很会自嘲的:“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同子路等学生到处奔波,迷过路,断过粮,还几乎被害,旅途十分辛苦。后子路走散,询问老农“子见夫子乎”,却被老农一顿挖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意思就是说“既不劳动,又无生产知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

一辈子周游列国,处处不受待见,还到处碰壁,有时吃住都成问题,还是时不时被人骂上一顿你说,受人尊敬不?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2)

二、秦朝:焚书坑儒,老师几乎被杀光了

到了秦朝,老师更不受待见。为什么呢?老师也就是儒生,喜欢评论时事,秦始皇认为容易引起思想混乱,于是,“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孔子10世孙孔安国在《〈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一把火,把书都烧了;几把刀,把很多读书人都杀掉。你说,书被烧了,命都不保,老师受尊敬不?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3)

三,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老师过了一段好日子

到汉朝,也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读书人也就是老师们算是过上了好日子。但请注意,这不过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把专制王权神话罢了!后世为什么推崇儒家思想,其核心原因也就在此。

四,魏晋风流,门第取士,老师不过如此

到魏晋时期,实行的是门阀制度,氏族与庶族,是不能逾越的。氏族剩下来就有官做,哪里还需要尊敬老师呢?其实,也不是不尊敬,他们更多的是以父母为师!比如,著名的“咏絮之才”谢道韫,她的老师,就是名士谢安,也就是她的叔叔!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4)

五、科举取士,老师算是翻了身,得到尊敬了

从隋朝一直到清末,科举制度打通了普通百姓走向仕途的厚障壁。但如何才能通过层层考试,最后“一朝夺魁天下知”呢?那就只有学习了。要想学,就需要有人教,于是,老师就逐渐受到尊崇了。

现在,列位,明白了吗?老师为什么得到尊敬?最后,连皇帝都要来凑老师的数,将参加殿试被录取的进士称作“天子门生”(意思是说,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就是皇帝的学生)。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5)

六、天地君亲师牌位之谜

或许有人会问,不是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牌位吗?把老师都公道神龛上,与天地皇帝和父母供在一起,还说不尊敬?

是的。你知道,这个牌位什么时候在民间盛行的吗?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起源很早,来自于《国语》,形成于《荀子》。而一直到了明朝末年,民间才开始逐渐盛行,到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都还有这个牌位。我老家的堂屋里,这个牌位,就一直供奉着!

从古至今尊师重教(是我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吗)(6)

原因在哪?看第五点,你不就明白了吗?

七,现当代,老师的地位,也是起起伏伏

到了现代,很长一段时间,老师的地位还是蛮高的,比如,北洋时期,一个教授的工资,那是可以养活一家人的。但乱世之中,岂有完卵,对于老百姓而言,饭都吃不饱,天天都在打仗,哪里还管的了老师呢?

真正的尊师,那还是得从建国以后,国家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老师的地位和待遇。今年,还专门出台了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的工作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教育人,作为老师,自当勤奋努力工作,不要锱铢必较,枉费了国家社会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