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蕊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1)

《迷路的小孩》,金波 著,郁蓉 绘,天天出版社 2021年5月

我读《迷路的小孩》,缘于此书封面上的这个“迷”字。插画家郁蓉将这个字拆解,又将“辶”变形为一辆滑板车,恰与我女儿眼中的“走之底”一模一样。

记得那天我教女儿写“还”这个字,她在横卧的一捺下边画了两个圆圆的车轮,说:“妈妈你看,这像不像我的滑板车?”我说:“对呀,‘不’字右下的那一点,就像你蹬滑板车时翘起的一条腿。你的滑板车快得都要飞起来了!”她听了便抬起一条腿来试试。我们对着这个字看了又看,笑了又笑。没想到女儿的发现和插画家英雄所见略同。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2)

《迷路的小孩》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独自出门游玩,经历了一番冒险,终于平安回家的故事。细读之下,金波老师诗意和充满哲理的文字耐人细细品味。他讲的并不是一个小姑娘负气出走的故事,而是引领我们去关注儿童心中更深层的东西。

故事一开始,便是身穿黄裙的小女孩想要做一个“迷路”的小孩。所谓的迷路,我想可以理解为到未知的世界探索一番。好心的老奶奶想拉住她,但她还是跑了出来,穿过人山人海,穿过藏有各种动物的森林,甚至要“走出地平线”。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3)

看到这里的时候,女儿问我:“妈妈,什么是地平线?”我说:“地平线就是地面和天空的分割线。远远望去,就像地面和天空连在了一起。”而正是从这里开始,书中描绘的现实世界与小女孩的精神世界连在了一起,读者也和小主人公一起走到了现实的边界。小女孩走进了一座彩虹门。这扇门并不大,大小正好跟她的身量差不多,暗示小女孩走进了她自己的内心。

对读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图书的装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大开本的母书进入了小开本的子书,纸张质感由温润质朴变得轻薄灵动。子书的书页叠在一起,略透出背面的影子,如梦似幻,亦幻亦真。这种纸与郁蓉老师从此处开始使用的剪纸画风完美契合,令人想起我们中国的窗花,顿觉温馨。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4)

仔细看画面,小女孩时而与雄狮一起在雪山之巅练习吼叫,时而与鳄鱼一起探入海底寻宝。这时,我女儿突然发现了画中小女孩的人鱼尾巴,我们像找到了彩蛋一般,马上倒回几页仔细看。原来之前跟狮子、猿猴在一起的时候,小女孩的身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个彩蛋变成了一串彩蛋,真是太开心了!

是啊,人的内心是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那里,万事皆有可能,我们的身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可以在不同时空中穿梭,可以与万物生灵交流。在孩子那里更是如此,这也是小朋友特别热衷角色扮演游戏的原因。他们通过游戏获得体验,学习用自我之外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精神边界的探索?

这场精神之旅一定特别过瘾,彩虹门内的动物都睡了。小女孩一定也玩累了吧?你看,她一边的麻花辫都散了,这不是跟我女儿在游乐场疯玩之后一模一样吗?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5)

小女孩在彩虹门中的精神探险结束了,我们也跟随她从子书回到了母书,回到了书中的现实世界,踏上回家的归途。善良的爷爷奶奶关照她,帮助她,牵挂她的妈妈长久地等着她。小女孩归心似箭,连书页上文字都被她身后带起的风拉出了重影。

最终,幸运的小女孩安全回到了家,可爱的小猫咪亲热地在她腿边蹭来蹭去,妈妈把她拥入怀中,好好亲亲她。这时候我们又发现,原来小女孩的裙子上出现了细小的格纹和碎花,跟妈妈围裙上的布料似乎是一套。可为什么之前她的裙子是单色的明黄呢?我想,这正是小女孩视角下的自己。在她一心想着探索、发现的时候,思绪早就飞向远方了,对自己衣裙上的格纹视而不见,而当她回到了家,心情仿佛也安全着陆,这才看到了衣裙上的纹样。

我们回过头去想,“人山人海”中的那些人,不也都只有剪影,面目模糊吗?那也是因为这位小姑娘根本没有看清、也没有记住那些脸啊。

小女孩的这次旅行,不论是前往外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还是归心似箭地回家,都是她内心的决定。这令我想到德语中一对蕴含智慧的词:Fernweh和Heimweh。它们分别指“对远方的神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这两个词就像括号的两道弧线,不倦千里的候鸟,一来一往,一去一回,遥相呼应。这一对词提醒我们注意一种精神的需求,亟需满足的灵魂之渴望。

哪个人的人生不是 谁的人生不是一场迷路(6)

金波老师着力描写的正是这一点:在吃喝保暖之外,孩子也有来自灵魂的渴望,对外界的渴望,对自主的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飞鸟扇动翅膀,用自己的小手触摸绿茸茸的青苔,用自己的小脚丫蹚水,感觉河泥的湿滑。孩子从基本的接触外界、接触自然中积累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大脑将这些体验分门别类,存储为记忆,孩子渐渐便能获得安全感,自信也在自然而然间形成了。与之相对,家庭代表的牵挂和守望,爱与包容则是一个人情感的根基和面对世界的底气。

撰文 | 李蕊

编辑 | 申婵

校对 |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