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殉葬制度有多残忍?人还没死就要被活活塞进墓穴,就算是修建陵墓的工匠也难逃此劫,那么人进墓穴之后还能活多久呢?要想知道这个,我们先了解一下活葬制度的由来。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1)

活人陪葬,就是活人为死去的帝王贵族等权贵人物进行陪葬,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习俗。被陪葬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死者生前亲近的人,比如近亲、近臣、奴仆以及俘虏等。而陪葬的人数随着死者的身份高低而变化,多则上百,少则数人不等。而活人陪葬的历史十分悠久。大致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在商周时期十分兴盛,尤其在商朝。人们相信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因此就有“事死如事生”这种说法。所以用活人陪葬就十分流行。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2)

商以后 周、春秋、战国、秦朝皆有陪葬习俗,在《墨子·节葬》中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春时流行一种用人俑陪葬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孔老夫子都看不下去。才说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也。”说明儒家并不提倡人殉,可是,统治者们没有人性。一直延续着这种可怕的陪葬制度。

人殉这个陋习,在历史上几起几落。兴盛于商周,绝迹于汉代。包括南北两宋也没出现过,但元朝入主中原后,这个陋习再次死灰复燃。而朱元璋更是开启了明代的人殉恶习,期间“土木堡之变”的主角,明英宗朱祁镇曾下诏废除。但清朝初期又再次出现了,直到康熙年间,这个传承千年的恶俗才被彻底废除掉。而关于怎么让人主动陪葬,即引诱殉葬。又有一个极其无耻的故事。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3)

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的女儿因对他有怨气自杀后,吴王十分悲伤,于是在城外修建了一个巨大的陵墓。用来厚葬女儿。在女儿的棺椁里放满了金鼎玉器、珍珠玛瑙,绫罗绸缎作为陪葬品。在举行葬礼当天,吴王让很多舞者在大街上跳舞,还专门抓了几只白鹤吸引路人。翩翩起舞的白鹤立刻引来了无数百姓观看,并跟着这些白鹤前行。不知不觉间,这些百姓走进了吴王女儿的陵墓。

此时,吴王让人启动开关,放下了万斤巨石,将百姓和舞者全部关进了陵墓。

无论他们如何喊叫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连同白鹤统统成为了吴王女儿的陪葬品。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所有人都对吴王的无耻行为恨之入骨。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心甘情愿殉葬的,大部分都是威逼利诱的结果。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4)

而人殉又分为生殉和死殉,”生殉“就是把人活生生的直接塞到墓中,死殉是把被陪葬者在墓室外杀死再放到墓中。在生殉时,为了避免逃跑。还会把陪葬者进行固定,即活埋,就是把陪葬者的手脚捆住,然后摆成一定的姿势,然后在进行活埋。但这种漫长的过程更让人绝望。所以有些陪葬者甚至会主动求死,以便能不受折磨地下葬。

而殉葬者名单大多数都是由继任的皇帝和大臣们共同商议决定的,一般为地位较低或者没有生育的宫人。也会有极少数宫妃会因为感情而“自愿殉葬”的。而那些被活生生地埋到墓中的可怜人,在漆黑幽暗的墓穴中,不仅缺乏食物氧气等必要的生存条件,同时还要面对无边的恐惧,以及暗无天日的环境。这种情况之下,几乎是没有逃出去的可能。那么她们在墓中能活多久呢?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5)

《山海经》中记载过有一位女子从西周的时候就被殉葬在墓中,直到魏晋时期才被人发现。几天后那个女子有呼吸,几个月后又能说话了,但最终因病而死。也就是这个女子活了数千年之久,当然,这限于神话之中。理论上来讲,人在那种环境之中,是不可能存活太久的。

首先就是没有氧气,古代的墓穴在修建完成后,都会将墓穴封死,不会有任何的出入口。而深埋于地下的墓穴,一旦被封死,就意味着氧气会越来越少。人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只要四到六分钟便会昏迷。然后死亡。而就算墓穴里通风,能提供一些氧气,墓穴里的人也会因为没有食物和水,而很快死亡。

根据科学表明,人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能存活七天,但如果不喝水,就只能活三天。所以就算有氧气供应,但是没有水和食物,人也只能活三五天。而最后一点便是数之不尽的恐惧。人被埋入这种黑暗阴冷的环境之中,很容易导致精神崩溃,就算墓穴里有灯,也不可能一直都亮着。加上身边的人不断的死去,这种巨大的心理恐慌,一般人真的很难承受得住。

人死了后为什么有盗墓者(人进墓穴后还能活多久)(6)

所以这种心理上的绝望,更会加速人的死亡。所以,人一旦被活着埋进了墓穴里,就注定难逃死亡的命运。而且死亡的时间也无法自己掌控,多则三五天,少则几分钟,数不尽的恐惧心理才是活下去的最大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