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世家大族的辉煌期,平民百姓受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微乎其微,只有世家子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也导致了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往往和家族势力息息相关。

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诸葛家三家下注,魏蜀吴一网打尽。夏侯渊、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氏名将辈出,贯穿了曹魏的兴起与衰亡。

可是,这些曾经名震天下的显赫姓氏,如今却十分少见,在三国之后甚至难寻踪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1)

魏晋南北朝,是世家大族的非常辉煌的历史时期

司马氏

司马家作为在三国之争中笑到最后的世家,成功篡夺了曹魏帝位,建立两晋。两晋国祚长达一百五十年,按理说,在这一百五十年里,司马姓作为皇姓应该会顺利地开枝散叶,成为遍布天下的大姓。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司马姓起源于西周时期,很明显是以官为姓,春秋战国时的宋、楚、晋数国皆有官至司马后改姓司马的例证。

春秋时期非常出名的军事理论家司马穰苴,著作《司马法》入选武经七书的那位,其实本身姓田,由于官至司马,后人才改姓了司马。

而在三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司马家,其实是河内司马氏,这一脉向上追溯都是武夫。春秋时期有剑法大家司马蒯聩,秦末有封为殷王的赵将司马卬,汉安帝时有征西将军司马钧,也就是司马懿的曾祖。

在传家的过程中,司马家由武转文,可能是受司马迁影响,司马家对于史学较为热衷,尤其是《汉书》。当别人都在研究各种经典,讲究道德学问的时候,司马家强调一个经世致用,或许这导致了司马家后人专擅权谋。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2)

汉书,司马家的家传学问

司马氏最终门第凋零,其原因在于八王之乱等战乱。八王之乱中司马氏互相残杀,个别人下手较黑,心狠手辣,对同族兄弟亦可挥下夷灭三族的屠刀。

五胡乱华之后,残余的司马氏衣冠南渡休养生息,然而刘裕篡夺权位之后,大肆屠杀司马后人,司马氏由此衰亡。

侥幸逃过一劫的司马后人为了避祸大部分选择了改姓,例如给“司”加一笔成“同”,给“马”加两笔成“冯”,还有直接姓司或者马的,在今天南京等地较为多见。

仅有少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战火波及的司马族人没有改姓,传承到了后世。

大道士司马承祯,为史记作注的司马贞,都是河内司马氏的幸运儿。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3)

大道士司马承祯

夏侯氏

和司马姓在春秋各国皆有支流的情况不同,夏侯氏的源流比较单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夏禹的后裔分封到了杞地(今河南杞县),在公元前445年,楚国灭亡杞国,杞简公的弟弟佗跑到了鲁国,鲁悼公给他采地封侯,这批人就以爵号为氏,称为夏侯氏。

意思是“夏禹之后,采地封候”。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4)

夏侯家追溯祖先,能够追溯到大禹身上,可谓是来头不小

夏侯家就此在鲁国安顿下来,三国时期成为鲁国郡望,夏侯家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汉朝的开国名将夏侯婴。

在刘邦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夏侯婴作为刘邦的私人司机,一起冲过锋,一起逃过命。在彭城战败之后,刘邦惊慌失措,甚至为了能够快速行车而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孝惠和鲁元(吕后所出)推下马车。

夏侯婴停下车又把两个孩子抱了回来,当时的夏侯婴应该不会想到这事会成为吕后上台亲善他的理由。

总之,夏侯婴在刘邦和吕后两朝,都没有经历过政治打压,声威日隆,夏侯家也快速地发展成了名门望族。

等到东汉末年,由于谯郡夏侯家的一支和老曹家是姻亲关系,并且还是乡党,因此两家关系十分密切,在曹操起兵之后,夏侯家随即搭手。

后来成为曹魏军方核心的夏侯惇和夏侯渊两兄弟几乎是在曹操刚刚起兵就跟随了曹操,颇得曹操信任,尤其是夏侯惇,败绩颇多,官位颇高,吐槽的正是这位盲夏侯。

夏侯惇败绩虽多,但其个人能力其实是不容置疑的,不然即使有曹操的支持,他也很难坐稳首座。

不过奇怪的是,夏侯家和司马家一样,有一个由武入文的过程。

从夏侯都尉开始,夏侯家就渐渐成为了经学大家,尤擅《尚书》,夏侯始昌、夏侯胜、夏侯建、夏侯兼,都被视作有名的大学问家,甚至开创了大夏侯氏和小夏侯氏两个学派。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5)

《尚书》,儒家五经之一

然而,这个经学传家的大族,却在东汉末年连出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玄等军方大将,这可能是从先祖夏侯婴那边继承下来的武艺并没有荒废。

在司马家篡夺曹魏政权之后,夏侯家作为原本曹魏的铁杆死忠,自然受到了司马家的猜忌与打压。

面对这种压力,有人干脆叛逃出国,例如长期驻扎在魏蜀边界的夏侯霸。

夏侯玄作为当时夏侯家的领头人,处世沉稳,一直忍让着司马家的猜疑与打压。在司马懿去世后试图反扑,但被司马师获知计划,最终被夷灭三族。

夏侯家就此走向衰落,在司马家的全力屠戮之下,曹魏时期夏侯家的主要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夏侯氏的核心人员被屠戮一空。

与司马家一样,面对追杀的夏侯家,大都选择了改姓,一般改姓为“夏”或者“侯”。

仅有少部分偏远支脉得到了保留,但夏侯家整体一蹶不振已成定局。

诸葛氏

诸葛家也是三国时期的明星家族,诸葛家在后世的评价和知名度双高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一代诸葛家实在过于人才辈出,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都是一流的人才,尤其诸葛亮,可谓是千古一人。

诸葛姓的起源有三支,第一支是黄帝后裔葛伯,由于封地在葛,因此这一支以葛为姓。在葛国灭亡后,一些葛国人也以故国为姓,其中一只迁移到了诸城,但此地已有一支葛族,因此后来的葛族人就将地名加到姓前,以诸葛为姓。

第二支是春秋齐国的有熊氏,有熊氏的后人叫做“詹葛氏”,在齐国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误传为诸葛姓。

第三支则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大将葛婴,骁勇善战,但陈吴两人听信谗言将葛婴杀害。汉文帝感其忠勇,将葛婴的孙子封为诸县侯,这一支就此改名诸葛氏。

这三种说法里,显然第一种和第三种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推测其中一种说法可能有讹误。

其实诸葛家在东汉末年的地位,并没有司马家和夏侯家那么显赫,多少有点小门小户的感觉。

三国最有名的复姓(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6)

提到诸葛氏,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诸葛亮

但诸葛家人才济济,因此掩盖了诸葛家因战乱而有所衰微的内情。

随后,诸葛家走向衰微。

诸葛诞,仕魏,由于谋反而被灭族,魏国诸葛这一脉由此一蹶不振。

诸葛瑾,仕吴。 其子诸葛恪为孙权的托孤大臣,执政期间取得东兴大捷,名震海内,权倾朝野,被想要夺回权力的吴主孙亮联合孙峻暗杀。这一脉被夷灭三族,甚至连诸葛恪的外甥张震都无辜躺枪。跑得最远的是诸葛建,试图北投魏国,走出了数千里后被吴国追兵追及,吴国诸葛家就此宣告灭族。

只剩下了在蜀的这一脉诸葛家,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故,其子诸葛瞻战死绵竹,一同战死的还有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

硕果仅存的蜀地诸葛家人丁不兴,况且政治环境也不好。入晋之后,仅有少数诸葛族人官运亨通。

譬如诸葛绪,灭蜀的三路大军,钟会、邓艾、诸葛绪,然而在灭蜀之战初期,邓艾奇袭,钟会预感将会战败,于是夺了诸葛绪的兵权,提前把责任推到诸葛绪身上,抬上囚车送到洛阳。

结果灭蜀成功了,钟会叛乱之后邓艾被杀,根本没入过蜀的诸葛绪反而接下了灭蜀之功,最终官至太常。

只不过,少部分诸葛族人的功成名就,无法阻止人丁不兴还遭遇屠戮的诸葛家走向衰落。

随后的侯景之乱中,诸葛家应该和其他的南渡士族一样没落于战乱之中。

可见。

这世上最残酷的斗争,就是权力之争,三大世家几乎都有被抄灭满门的过往,最终仅有少数族人逃过一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