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④)(1)

1.下列句子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隰则有泮 ②何敢助妇语

③但为君故 ④举酒属客

⑤西望夏口 ⑥契阔谈䜩

⑦终期于尽 ⑧箱帘六七十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④⑥⑧

2.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周瑜,字公瑾;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依此推论,宰予、曾巩、赵衰、吕蒙四人的字依次应是(   )

A.子固/子余/子我/子明

B.子明/子我/子余/子固

C.子余/子明/子我/子固

D.子我/子固/子余/子明

3.下列有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孝悌”是中国传统社会道德风尚,其中“孝”是指善事父母,“悌”则是关爱幼弟。

C.“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D.尺牍、尺素、尺简、鸿雁、笺、双鱼、双鲤、鱼书,这些都是古代“书信”的别名。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通晓诗书音画。苏轼称他的艺术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他精于禅宗佛理,有“诗佛”之称。

B.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属于古体诗,这种诗体押韵自由,对仗、平仄不拘,字数、句数不限。

C.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的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D.一月中有的日子有特定名称,比如农历每月的初一叫“晦”,每月的十五叫“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朔”。

5.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

③迩之事父(远)

④企者不立(企图)

⑤自伐者无功(夸耀)

⑥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

⑦抢榆枋而止(触,碰)

⑧腹犹果然(饱满,充实)

⑨行比一乡(合)

⑩犹有所待者也(等待)

A.①②④⑥⑦  B.①③⑧⑨⑩

C.④⑥⑦⑧⑨  D.②⑤⑥⑧⑨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④)(2)

6.下面有关文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科举考试规定,秀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C.古代把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便是黄河北岸。

D.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五帝”指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7.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西河”指黄河以东地区。

B.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西地区。

C.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两广一带。

D.“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指的是京城及附近地区。

8.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列在十二月当中,每月两个节气。

B.清明既是二十节气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主要习俗为扫墓、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

C.春分和秋分表示的都是昼夜平分的意思。

D.处暑的“处”是“处于、处在”的意思,表示处在炎热的暑天中。

9.下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赵惠文王十二年,廉颇为赵将”这里是用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与《左传》“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的纪年方法一样。

B.年号起于汉武帝时期,以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每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C.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这些重大事件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的方法。

D.《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强调观泰山日出的时间是戊申日这天的4点左右,这一天正好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变宫、变羽称为七音。

B.《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D.乐师是古代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④)(3)

参考答案:

1.D

2.D

3.B

4.D

5.D

6.D

7.D

8.D

9.B

10.A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每天10道文言小题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