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精准审题是做好一道题目的大前提,如果审题不清,有可能整道题目作答都会偏离主线,导致分数惨烈那么如何做到精准审题,就要在阅读题干和作答要求的时候深挖每个词语的表述意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申论常用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申论常用语(这些词你要是知道了)

申论常用语

申论考试精准审题是做好一道题目的大前提,如果审题不清,有可能整道题目作答都会偏离主线,导致分数惨烈。那么如何做到精准审题,就要在阅读题干和作答要求的时候深挖每个词语的表述意图。

审题干:

材料范围:根据/依据/结合/参考“给定资料×”,不同的问法决定了不同的答案范围,一定要审仔细,找全面。依据、根据“给定资料×”属于明确给出答案范围,考生只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对应相应的材料提取要点进行作答;依据、参考“给定资料”,未给出明确的材料范围就需要考生结合完整题干,阅读材料自行甄选有效信息;材料中提到、写到“某个词或者句子”,并未限定材料的范围,考生需要结合对词句的理解,甄选有关的材料进行阅读,避免遗漏要点。

审作答任务的数量:如果题干当中出现“及”、“和”、“与”、“并”、“同时”、“及其”等词语表述,那么说明作答任务的数量有多个,至少两个,考生一定要仔细留意,多个作答任务要分层次进行作答,给阅卷老师明确的答案呈现。

审作答任务:常见的作答任务词有问题、成绩、原因、影响、对策、启示、争议、特点等。在申论中这些任务词有不同的意思,成绩:指客观存在的、会对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客观事实。问题:指客观存在的、会对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客观事实。意义:指特定事实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危害:指特定事实对于社会的消极作用。原因:指的是导致客观事实产生的过往性因素。对策:解决问题或者削弱负面影响的行为。争议:指对于某个议题的两种或多种不同认识或理解,争论的议题可能围绕成绩、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展开。特征/特点/特性: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启示:指由他者或自身过往的经验或者教训得出的自身或者设定主体的未来用来解决某种问题的方向性的对策,主要有经验与教训两个方面。

审要求:作答要求即评分要求,在申论中决定了这道题目应该按照哪些内容和形式要求进行作答。全面、完整:指答案要点要涵盖材料的全部信息,要注意多领域、多主体、多角度的不同要素。准确、得体:语言表达规范、正确,不能出现语言表达语法上的错误,答案要点尽量采用、摘抄材料关键词或关键句。恰当、全面:分析要多主体、多角度,既要符合题目要求,也要符合材料要求,更要符合社会实际,分段分条分点作答,切忌把所有信息点混为一谈。观点明确:先亮出自己对整个题干的基本看法,然后再分析具体内容要点。针对性:所提对策应该针对问题或问题产生原因而提。可行性、建议措施合理可行:所提对策要具体可操作,要符合社会实际条件,简单来讲,一个可行性对策应该包括三个部分——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条理清楚、有条理:内容形式都要有逻辑性,不能语无伦次,尤其是结构上分层分条作答。简明、简洁、扼要:答案书写切忌空话、套话,尽量使用规范性的短语、短句。

审题至关重要,高分仍需多加练习!

华图教育 孙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