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教育报】

劳动最光荣

“五一”劳动节来临

“浙”里的学子们

纷纷投入到劳动实践中

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体验劳动者的艰辛

收获劳动的快乐

……

★田间地头劳作忙★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

杭州市临安区板桥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松土、移植、填土、浇水,完成了幼苗的种植。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2)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种植”课程和“在厨房”课程中,提升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感悟一米一食的来之不易。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3)

温州市平阳县万全镇湖岭幼儿园的后院里,总能看到一些孩子忙碌的身影,他们置身在种植园悉心照料着蔬菜宝宝们,锄草、浇水、施肥忙的不亦乐乎。

湖州市妙西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展一场特别的劳动——竹园挖笋。孩子们通过挖笋、拨笋、晒笋干一系列劳动,体验劳动者的艰辛,并为自己创造家乡美食而感到自豪!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4)

义乌市东河小学的学生们来田野里参加种植课程,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以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

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来到田间耕种劳动,给麦子松土、除草、浇水、施肥……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5)

衢州市柯城区安居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种植园忙活了起来。先自行商讨,以投票的方式,决定了所要种植的农作物。紧接着穿上雨衣、手拿锄头,卖力在种植园耕种。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6)

衢州市常山县五里中心小学的同学们走进果园中,弯着腰,低着头,奋力地将那些杂草拔除,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7)

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坚持“五育并举”,重视劳动教育,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真正让劳动教育在校园、家园、田园落地生根。

丽水市缙云县三溪小学“百草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二年级的学生们忙着采摘自己种植的青菜。拔菜、剪根、择菜……孩子们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8)

遂昌县新路湾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来到农田里,亲身体验制作秧田、播撒种子、培育秧苗的农业生产生活。

★帮厨家务我最棒★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9)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烘焙社的社员们一起查阅食谱和攻略、研发新单品,在不断的试错与收获中感受劳动的魅力。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0)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荷花小学的学生来到食堂,参加洗菜的实践活动。在触摸真实生活的同时,提高了实践能力。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1)

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劳动勤于手,美德践于行”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学习生活技能,来比比谁系鞋带又快又好吧。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2)

义乌市商城学校小学部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既有叠被子、垃圾分类等技能类劳动项目,也有水果拼盘、创意手工等创意类劳动项目。

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方式,行动起来,参与到劳动之中。有的为大家拿抹布擦桌子,有的负责整理碗勺......

衢州市常山县教工幼儿园将劳动实践活动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自我服务、自主劳动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不断累积劳动的经验。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3)

丽水龙泉市滨江幼儿园的孩子们以一场别样的“劳动”庆祝节日的到来。系上围裙、提起水桶、拿着抹布……我们打扫幼儿园去咯!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4)

舟山市普陀区鲁家峙幼儿园的孩子们拿起抹布对校园进行全面清洁,经过全园幼儿的辛勤劳动,幼儿园环境焕然一新。

★职业体验真多样★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5)

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六小学的同学们利用校园里的花坛、花圃种下了一片片花田。拿起手中花钳,剪枝、择花、做造型、插花,制作精美的花篮。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6)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工业区幼儿园组织各班开展劳动者角色体验活动,让孩子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体验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7)

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绍兴鉴湖酒厂。参观学习修坛师傅的工作,体悟几十年如一日的匠心。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8)

江山市大桥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童样劳动,传承美德”的劳动教育活动,快来跟着桥幼娃们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时刻!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19)

舟山市定海区沥港中心小学举行了“劳动促成长,运动展光芒”劳动运动会。采用往返接力形式开展剥蒜头、插秧、扫足球等七项劳动技能比赛。

童年小溪抓鱼(挖笋除草抓鱼)(20)

舟山市普陀区展茅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通过“浑水摸鱼”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提升劳动能力。

来源|各地各校投稿

本期编辑|许天怡

责任编辑|刘丹丹

投稿|zjjyb1@163.com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