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洪雅历史沿革,最早出现洪雅县是在北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年),将齐乐县迁至丹棱城东150步处,因县西20里有洪雅川(安河溪),故改齐乐县为洪雅县,含今丹棱县和洪雅县,当时,今天的洪雅县境被少数民族占据。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打跑了少数民族以后,在当时的洪雅县西设立洪雅镇,镇的治所在今洪川镇,并在镇中立“夷僚誓碑”,辖今洪雅县北部及青衣江南部分地区。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北周改青州为嘉州,洪雅镇及当时的洪雅县均属于嘉州管辖。

洪雅县明年将撤县建市吗?洪雅建县以来缺失的199年(1)

古老桫椤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改洪雅县为丹棱县(即今之丹棱),在洪雅镇设置洪雅县,治所洪雅镇,现在的洪川镇,通常我们以这个时间点为洪雅县建置时间。两县分设后,当时的洪雅县和丹棱县都隶属嘉州。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销嘉州,在今乐山市中区设眉山郡,洪雅县隶属眉山郡。

对于洪雅县县名的由来,文献资料有一定的记载:据《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清嘉庆《洪雅县志》记载:“周武帝攘却夷僚立洪雅镇,隋开皇十三年于此置洪雅县。县西(注:县西系指今丹棱县西,北周时名洪雅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洪雅川究竟是现在的那条河流呢?根据清嘉庆《洪雅县志》山川中对安河溪记载:一名淹河溪。有三源:一自名山县蒙山,伏流见于丹棱总岗山,迳黄荆峡南流;一自中山坪北流汇于徐河,下流合洪川为安河。又东流数里经魏滩,下长滩扁。金欢山水自县北曲折流三十里来合,至猴子崖入雅河。按:安河溪,即洪雅川,出猴子崖,南与卢溪口相去三里。

洪雅县明年将撤县建市吗?洪雅建县以来缺失的199年(2)

山峦重叠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洪雅设犍州,下辖南安(治所在今夹江县木城镇)、平乡县(治所在今洪雅县罗坝镇)二县。第二年,改眉山郡为嘉州,另设隶属益州总管府的眉州在通义县(今眉山)。贞观元年(627年)撤销犍州及南安、平乡县,恢复为洪雅县,隶属眉州(通义郡)。贞观廿二年(648年),雅、邛、眉三地僚人为反对徭役起义,益州行台郭行方发兵镇压,在洪雅川大破僚人,俘虏男女5000人。开元七年(719年),在洪雅县设置义州,并以僚户设置南安、平乡2县归其管辖。第二年又撤销义州及南安、平乡2县,恢复为洪雅县,仍归眉州管辖。

洪雅县明年将撤县建市吗?洪雅建县以来缺失的199年(3)

指点风景

五代十国时期无变化。北宋初年,洪雅县仍归眉州管辖。北宋淳化四年(993年),洪雅县划归嘉州管辖。崇宁二年(1103年),洪雅县在城西沙溪寺后,田锡曾经读书的地方改设为“修文书院”。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进入四川,苟、王两姓族人在县南八面山的白象山避乱。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嘉州升为府,洪雅县归嘉定府管辖。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统一中原,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简称“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忽必烈创新改革,撤府改路,洪雅县归嘉定路管辖。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销洪雅县划入夹江县,仍属嘉定路管辖。元末(1362年至1371年),红巾军起义,明玉珍在重庆建立大夏政权,洪雅县境为大夏领地。

洪雅县明年将撤县建市吗?洪雅建县以来缺失的199年(4)

苟王寨风光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洪武四年(1371年),明灭大夏,大夏夹江县令归附明朝,明朝政府撤路设府,洪雅随夹江县归嘉定府管辖。洪武九年(1376年),嘉定府降为州,洪雅随夹江县属嘉定州。成化十八年(1482年)5月,洪雅原治从夹江县分出,恢复设置洪雅县,治所在洪雅镇(今洪川镇)。次年,知县王让筑土为城,设东、西、南、北、县、学六门,为古洪雅县城建设最早记载。

从元朝至元二十年(1383年)到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199年的时间,洪雅县境划入夹江县,由当时的夹江县管辖经营。在这199年的时间里,兴修了金釜堰和鱼龙堰两大水利设施至今仍在使用,推进了农业发展。

洪雅县明年将撤县建市吗?洪雅建县以来缺失的199年(5)

桥下风光

金釜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夹江县动工修凿,堰头在青衣江左岸上牛架担前的观音沱。弘治年间,第二次在薛角沱滩上开堰头接水。万年年间河道变迁,第三次改堰头于王帽沱。

鱼龙堰:成化十一年(1475年)动工修凿,从孙坝上坝岩边凿沟到徐嘴进水,历经3年时间,基本修成堰沟,保灌孙坝一千多亩稻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