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朝廷渐变昏暗,又求仕不得的李白,忧国忧民,愁肠百结。他渴望找到一个世外桃源。

恰好这个时候,李白的从弟李昭,时任宣城长史,来信邀请他前往宣城。对江南风物心驰神往,尤其听闻仰慕的谢朓遗迹尚存,李白思虑再三,决定只身前往,随后再来搬迁家小。

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李白水陆兼程,随着秋风和黄叶,来到宣城。

宣城风光让李白觉得酷似西蜀故乡,太守和长史对他的热情接待,也让他感到温暖。他登山临水,寻幽访胜,累了就闭门读读书,或者出门喝喝小酒,和乡人聊聊天。他似乎过得很悠闲,很适意。

只是,他写的诗中,不免还是流露出不少感慨: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观胡人吹笛》)

李白常去敬亭山上独坐,有时他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但那深深的古都和寂寞,却总是时时袭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样矛盾的心境里,五十多岁的他再次出游,只不过跑得不远--在宣城各县及其旁郡闲逛。他一路走过南陵、秋浦、颖阳,来到了泾县。雅好诗文对李白仰慕已久的泾县县令汪伦,特地邀请李白到自己桃花潭畔的别业盘桓多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乡人的热情,总算使得李白的烦闷缓解了不少。

回到宣城,已是秋冬之际。李白迎来了路过宣城出使东南的族叔--监察御史李华。关心朝局的李白便向他打听近况,得到的却是一连串更加令人忧愁的消息:

杨国忠邀功固宠,滥用武力,出兵南诏,前后伤亡达二十万!圣人依旧沉湎声色犬马,杨氏兄弟姊妹,皆裂土封侯,王公权贵争相豪奢;关中水旱相继,物价暴涨,街头巷尾,一片饥嚎,帝都中轴线朱雀门大街都出现了饿殍......

身为监察御史的李华,在权臣窃柄,奸猾当道的世道下,事事掣肘,寸步难行。

李白心中的不祥预感更盛了:盛世恐如昙花一现,即将一去不返

万里秋风,一行秋雁自北向南而去,没入天际,寒冬很快要来临了。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剧变降临

暴风雨终于降临了,滔天巨浪终于起来了,渤海的长鲸终于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向着中原,直扑而来。霎时间,滔天的洪水,就淹没了河北平原,向洛阳,向潼关奔涌而去......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他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引兵而南,烟尘千里,河北诸郡,望风瓦解。

叛乱的消息传来时,五十五岁的李白正在金陵作客。虽然早已所觉,但叛乱真正到来时,李白发现他竟然毫无准备。宗氏夫人还在睢阳,爱子伯禽还在东鲁瑕丘。

幸好李白的门人武谔(据李白诗《赠武十七谔》)来访,自告奋勇替他去接伯禽,李白便去河南接妻子宗氏。

十二月,金吾大将军高仙芝的东征军刚出长安,叛军已经渡过了黄河,河南诸郡很快相继失守。

睢阳郊外,李白和妻子宗氏随着逃难的人群向南奔逃。宗氏蓬头垢面,李白也是衣衫褴褛,偶尔回头望去,北方的天空已经是浓烟弥漫。大路上一对官兵模样的人马涌来,呼喊着东都沦陷的消息......

天宝十五载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朝廷趁着他忙于登基和封赏,得以喘息,起用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颜杲卿、颜真卿等起兵讨贼,河北诸郡纷纷响应,更是传来圣人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形势似乎好转起来。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2)

渔阳,安禄山起兵地

李白得知消息,兴奋不已,一扫愁容,他以为御驾一旦亲征,很快就会胜利:“然自吴瞻秦,日见喜气。上当攫玉弩,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

在寄居‘扶风豪士’家中时,他听闻东都沦陷,乱军猖狂,沉痛不已;又以张良自许,表达了素来的报国之心。

扶风豪士歌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正当李白对朝廷寄予厚望,并兴致勃勃准备以身许国之际,却传来了御驾亲征由于杨国忠等人的劝阻作罢,不久更是传来了来高仙芝兵败被斩,东征军近半被俘的消息。接着,又是常山郡太守颜杲卿捐躯,常山被破,河北诸郡再降安禄山......

在溧阳酒楼上,李白和故人张旭相遇,谈论了一番时事后,感慨了高仙芝等人的遭遇后,叹息着生灵涂炭,不知何日才能安宁。

更加糟糕的事情,还在一一到来。

天宝十五载六月,玄宗命哥舒翰进军收复洛阳。深谙军事的哥舒翰认为不宜速战,应坚守潼关,静以待变,因而乘之。郭子仪、李光弼等也认为潼关大军唯宜固守,不可轻出,可引兵直捣范阳,覆其巢穴,贼必内溃。唐玄宗却听信杨国忠之言,频繁派人督促,强令哥舒翰出战。

不得已,哥舒翰引兵出关,果然,中敌埋伏,大败。本来想要收散兵再守潼关的哥舒翰,有高仙芝被诛杀的前车之鉴,犹豫不已。这时,叛贼大军又至,哥舒翰一手提拔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投降了安禄山。

于是,潼关被破,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很快也沦陷。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3)

马嵬坡,杨贵妃墓

消息传来,李白日夜痛哭。听闻叛军即将南下,李白夫妇只好躲进庐山。

《奔亡道中五首》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函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

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虽然避居深山,李白的心里却时刻不得安宁,他白日里徘徊彷徨,夜间辗转反侧。他常常梦见中原,看见洛阳城里一群豺狼虎豹戴着官帽人模狗样,看见秦川的野草里涂满了鲜血,看见大唐列祖列宗的陵墓和庙宇被烈火焚烧......

二、“附逆作乱”

天宝十五载七月,玄宗在奔蜀途中,采纳了宰相房琯的建议,实行诸王分镇,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即所谓的“分置制诏”:以太子李亨担任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诸道兵马,收复长安、洛阳;以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盛王李琦为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使;丰王李珙为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使。

虽然李白的老友高适表达了反对,进行了劝谏,他认为这是重复以前的“封建”,一旦诸王走出深宫,天下便有分裂的危险。这番见解事后被证明非常正确,可惜唐玄宗没有听从。

远在庐山的李白,不会想到,这一道诏书,决定了他人生最后的命运。

兵荒马乱,唐玄宗的这道诏书还没有到达,太子李亨已经在甘肃临武即位,成为了唐肃宗,并改年号为至德。沉迷声色的老男人,再失去他深爱的杨贵妃后,再丢掉帝位,成为了太上皇。

至德元载九月,李璘出镇江夏,招募将士,筹集物资,以李台卿、韦子春等人为谋主,以季广琛、浑惟明等人为大将,积极准备出师东巡。不仅如此,这些谋士们还认为天下大乱,南方却未遭破坏,沃土千里,可以学以前的东吴、东晋一样,占据金陵,以为帝王之资,永王便隐隐有异志。

十一月,唐肃宗得知后,诏令这位自己小时常常抱在怀中同睡的异母弟,前往蜀地朝见唐玄宗,李璘不听。

这一年的岁末,李白在深山中迎来了故人韦子春--这位李白待诏翰林时结识的友人,因多年不得升迁,辞归故里,永王来江陵后,被邀请辅助永王,并渐渐取得了信任,在永王幕中担任司马一职。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4)

庐山风光

韦子春这次上山,自然是来聘请李白入幕的。寒暄之后,他便将唐玄宗下分置制诏,永王奉命出镇等背景细细说来,又将出师评判的计划一一道来。李白一听,高兴得不得了,以为总算有机会建功立业了,还像模像样的分析起出师计划来。他越谈越兴奋,几乎就要马上答应跟随韦子春下山。

眼见李白头脑发热,冷静的宗氏夫人乘机端上酒菜,然后给李白递了眼色。李白这才冷静下来,说自己才疏学浅云云。最后还是宗氏推说年关将近,容缓几日再说,这才送走了韦子春。

送走客人的夫妻俩为这次商量了大半天。按宗氏的意思,她宁愿和李白糟糠到老,也不愿李白再去冒险,而且她敏锐地感觉到永王的身份尴尬,他的兄长李亨已是皇帝,而永王现在却还是奉太上皇令行事......

但李白仿佛看见追求了一辈子的建功立业机会就在眼前,实在是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过了几天,韦子春又上山来,这次带来了大笔的银子和崭新的官衣,还有永王所倚重的幕府判官李台卿的亲笔书信,信中更是把李白比作谢安。李白一看,又要马上跟着下山。宗氏只好拉着他的衣袖,哭诉说先主好歹是年关,让他过了年再走。李白不得已,但和宗氏好说歹说,让她同意了自己姑且前往永王幕中试试。

过了正月初五,韦子春再次上山,这次还带来了肩舆一乘,兵士四人,说是永王派人来接李白的。这回没啥好说的了,不走也得走了。宗氏看着穿上新衣新帽,坐上肩舆踌躇满志的李白,有些哭笑不得,忽然又有些伤感,便含泪转身回屋去了。

别内赴征三首.其二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飘飘然的李白也不以为意,幻想着自己这一去,“终与安社稷”,然后像苏秦一样佩黄金印而归,最后就可以“功成去五湖”了。

下得山来的李白,见浔阳的大江之上,永王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又听得军鼓咚咚,画角呜呜,不由得心潮澎湃。永王为李白接风的大船上,大摆宴席,歌舞翩跹,众人高谈阔论,好像谈笑间天下就会大定。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5)

李白觉得自己此时就是乐毅登上了燕昭王的黄金台,是自己仰慕的鲁仲连,不禁陶醉不已: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在东进途中,浮想联翩,诗兴大发的李白更是接连写下《永王东巡歌》十首,觉得永王是“天子遥分龙虎旗”,是奉旨行事,觉得自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只要“试借君王玉马鞭,指麾戎虏坐琼筵”,就可以“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谈笑间敌人就会灰飞烟灭,建立不朽功勋,实现平生夙愿,然后可以功成名退,泛游五湖四海。

就在李白大做好梦之际,他已经堕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李亨和李璘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漩涡。唐肃宗李亨以不从诏令为名,对永王李璘下了讨伐令,领兵前来的人,还是李白的故人--被唐肃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的高适。

内战在金陵附近展开,如高适出征前预言的那样,永王一败涂地,逃奔鄱阳,夺取兵器,准备难逃岭外,江西采访使皇甫侁率兵追上,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而死。

可怜的李白倒是从刀枪火海和死人堆里逃了出来,但在回庐山的途中被抓,罪名是“附逆作乱”。

三、流放夜郎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在浔阳监狱内,带着脚镣手铐的李白,一会痛哭流涕,一会絮絮叨叨:“苍天啊,大地啊,我李白到底有什么罪啊?你可知我有多冤,愿你五月飞霜,六月下雪...... 可笑我身居深山,偏要心忧天下!可笑我大言不惭,说什么安社稷,济苍生!我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了,我后悔啊,悔不该听夫人一言,刚出龙潭,又入虎穴...... ”

于此同时,宗氏夫人捧着李白的申诉书,四处奔走,八方求援。

半年后,在江南宣慰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陈情下,总算查明李白实属无辜,将他释放出狱。宋若思更是帮人帮到底,将李白留在幕中,总算让他安顿了下来。

可是,两个月后,一道圣旨下来,却是:李白流放夜郎!

又被抓回监狱的李白,面对前来探望的亲自宗氏,两眼无光,就好像傻了一样。

十月,传来消息,长安、洛阳都收复了。十二月,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欢呼说皇上和太上皇都已经返驾长安了。再过了几天,说皇上“传令普天同庆,赐酺五日”,一般的囚犯都可以喝酒吃肉,可李白得到还是一碗看来要发霉的饭菜......

不久,李白在狱中的墙壁上写了《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歌功颂德’:

其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其十

剑阁重关蜀北门,上皇归马若云屯。

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狱吏看了,觉得很好,就报告了主官,主官看了,也觉得很好,便抄录了呈送给朝廷,还说“臣所管犯人李白,颇知悔改...颂扬西巡盛事,恭贺圣主还朝,足见其改过自新...”云云。

不久,李白从一个来访的粉丝中得知,永王的大将季广琛,得到了高适的招抚,率众来归,不但没有定罪,反而得到了升迁。李白才想起和高适也算是有旧,现在高适身为节度使,不知是否可以帮助自己脱了牢狱之灾呢?思来想去,李白还是给高适写了一首诗,托人寄去: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

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

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

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先是称颂了一番高适,最后用自己“玉石俱焚”,洒一行泪,隐晦表达了自己渴望求帮助之意。

这诗送出后,杳无音信。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高适到底是否对李白伸出了援助之手。李白最后还是被流放夜郎,但相比于韦子春等人直接被诛杀,可以说已经是好了很多。

乾元元年(758)春,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夜郎之路。浔阳的岸边,春色艳丽,显得李白的脸色越发苍白,容颜愈发枯槁。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6)

出乎意外的是,前来送行的人络绎不绝。感谢了友人们的深情厚谊,作别了爱妻,最后是妻弟宗璟把李白送出了浔阳地界,然后赋诗洒泪而别。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滋。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

适遭云罗解,翻谪夜郎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

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

白帝晓猿断,黄牛过客迟。

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

想我李白徒有虚名,漂泊天涯,一事无成。对爱妻的深情实在是惭愧啊,我算不上你们宗家的好女婿啊。

要么说李白的人品还是不错的:押解的公差中有一个就是在浔阳狱中成为了李白的粉丝,自愿送他前往夜郎,路上更是将他的脚镣手铐都给松开。流放途中,不时有名流士绅和当地官员接待,江夏、汉阳、江陵,李白一路上受到了招待。

直到快要入冬了,溯江而上的李白才来到三峡。两岸的山高了起来,江面一天天变窄,两侧的悬崖壁立如削,逆行在峡谷中行船,慢得和爬行似的。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7)

想起年轻时候意气风发的出川,此刻面对熟悉的水道,戴罪之身,已近花甲之年,李白感慨不已。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第二年初春,李白终于来到了夔州州治奉节--古白帝城,再往前就要南下黔中道,去往古夜郎了。

站在白帝城头的李白,不由得又想起青年时代从这里出三峡,下长江,仗剑远游,百感交集......

就在李白感慨万千,肝肠欲断,准备离开奉节南下之时,突然喜从天降!朝廷因旱灾发布大赦,李白高兴地几欲发狂。在一个朝霞绚烂、彩云漫天的清晨,他终于踏上东去的小舟,顺流而下,心情异常的舒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8)

李白觉得自己这是否极泰来,他甚至幻想太平盛世马上要重新到来。自己的罪既已被赦免,那朝廷就可以重新起用他了吧?

四、老骥伏枥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两京收复后,朝廷以为天下大定,于是又是上尊号、祭山川,又是封功臣,赏良将......

似乎已经是一片中兴,甚至已经是太平盛世,朝野上下都沉浸在这幻象里。

当李白回到江夏时,正是杨花满天的季节,他也一样欣喜若狂,好像自己马上就要再次被起用了: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在江夏长史招待史郎中的筵席上,作为陪客,被请来写诗的李白,似乎把别人的客套话当作了青睐,趁机请托主人举荐自己。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节选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把自己比作作涸辙之鲋,希望回到江海中;把自己比作漂泊的白云,希望可以再上九霄;更是把自己比作北冥的巨鲲,希望主人可以助他化成大鹏,再次振翅高飞。

已近暮年的李白,只当过三年翰林待诏的李白,似乎已经忘记了那昏庸、黑暗的朝堂,忘记了当初自己是如何不适应,忘记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豪言,迫切地希望再入仕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心中从始至终跳动着“安社稷、济苍生”的雄心,年纪越大,这种雄心似乎变成了责任感,怕自己再没有机会,空来人世走一遭,于是更加的迫不及待起来。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9)

黄鹤楼风光

在江夏,他似乎又回到了青年时期到处干谒的状态。在写给江夏太守的诗中,他更是推心置腹,历述自己的生平事迹,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提起自己和这位韦太守的故交,希望即将高升的他可以提携他一下。

这首诗很长,名字也很长:《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其实李白在这首诗里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总结,我们来看一看: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这一段是叙述自己的经历,前四句大概我们很熟悉,李白把自己比作仙人来世间。人世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六位圣君,他们以天地为赌注,战争一直不曾停歇。自己也曾经学习王图霸略,希望可以建功立业,可是时运不佳,长期在江湖漂泊。曾去山东学剑,会写一点文章,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剑非万人敌,文章到是小有名声,不过这些都是儿戏,微不足道,所以自己像梁鸿一样看破了世界,唱着五噫歌离开帝都长安。不过临去之时,还是流下了两行热泪......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您也是倜傥之才,气质品格冠群英,感谢您为我设宴践行,给我慰藉...

我曾经在某年十月到过幽州,见过安禄山的军阵灿若星辰,君王弃北海,安禄山的判军便横行无忌,一时之间,百郡溃败...

我位卑言轻,欲说不得,报国无门,只好躲入桃花源,独善其身。我曾经在黄金台上痛哭流涕,如今的燕昭王在哪里啊?伯乐不在,天马也不得用啊。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0)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岁月蹉跎,不得意的我来到贵乡。正逢您端坐在华堂,大开酒筵,悠闲地欣赏着歌舞。欢娱完毕,就要任满归京,给您送行的人都堵满了道路。这一别,我们相隔千里,一荣一枯,炎凉各自。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这一段接着描述几年之间,安史之乱带来的破坏。然后隐晦得提及永王事,并非为了争霸,而是受皇上诏命。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您固守房陵郡,忠诚高节勇冠终古。我那时候其实已经隐居庐山,被空名所误,胁迫着上了永王的楼船。就这样,我被贬谪到了穷山恶水的夜郎。海内已经扫荡清净,我却仍然像负霜之草。有什么办法可以可以将我的冤屈述说呢?您是神明的太守,仁政体恤,深得民心。我很惭愧可以获得你的青睐,邀请我三次登上黄鹤楼...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一段前面写壮观的景致,后面称颂韦太守的文章,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1)

曲江凤凰池

这一段表达想得到召唤和邀请:马上要登临凤池,风光高升的你,别忘记我这个被人遗忘的贾生(贾谊)啊,有机会能否帮忙推荐一下呢?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最后一段,又表明自己之所以想再入仕途,是忧国忧民,虽然年迈,还是想为国家再做点事情。

之后,李白又写了长达几十韵的《天马歌》,说自己是来自西域的天马,背有虎纹,胁有龙骨。早上从幽燕出发,傍晚便到了吴越。岂止是日行千里,简直像闪电似的迅速,戴着黄金络头,伴着“时龙”在天上飞驰... 后来天马老了,沦落为拉盐车的牲口,在山路上挣扎,伯乐啊,你在哪里啊?...

五、日暮途穷

春去秋来,暮年时再“求职”的李白,更是一无所获,仅仅是偶尔陪吃陪喝,帮人家写诗做赋已。李白似乎终于明白,他这把老骨头,还曾经是戴罪之身,想要报国,恐怕是再也无门了。

杨花落尽,中心梦碎。那繁华的大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李白心中的郁闷无可排遣,他照例是喝酒写诗,有时或颠或狂。

在《鹦鹉洲怀祢衡》里,他说: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在《江夏赠韦南陵冰》里,他近乎发狂: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在巴陵,和故人贾至和族叔李晔相会,他写诗: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不断地抒发着怀才不遇的哀叹......

大唐的中兴,也确实没有到来。两京收复后,朝廷苟且偷安,皇后干政,宦官用事,李辅国专权于内,鱼朝恩监军于外。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进退失据,左右为难,以致二十万官军竟在河南溃败。于是,贼势复炽,安禄山余党史思明又自立为大燕皇帝,河南诸郡再次沦陷......

游罢洞庭之后的李白,本想回豫章去和妻子团聚,不料襄州守将康楚元、张嘉延作乱,袭破荆州,道路中断。李白被阻在三湘间,直到第二年初春,才从湘中返回江夏,然后顶着满头银丝,带着一身伤痛,回到了他妻子寄居的豫章。

看到爱妻的那一刻,他的无限辛酸,终于化成数行热泪,喷涌而出。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2)

上元元年(760)秋,豫章县小吏宗璟家中。宗氏夫人在窗下坐着发呆,自从十年前和李白结婚后,她就常常变卖首饰来贴补家用,现在已经匣子里已经是空空如也。为了给李白过一个生日,她决定将头上的玉簪拔下,让兄弟宗璟拿去卖了。宗璟却不同意,他知道这是太奶奶的遗物,宁愿把自己的皮袍拿去当铺。姐弟俩争执了一番,最后决定将那个镶嵌盘螭白玉的紫檀木首饰盒拿去当掉。总算换来了一桌像点样的饭菜,算是给李白过了一下六十寿诞。

眼看宗氏如此贤惠,妻弟如此仁义,李白百感交集,他决定在出游鄱阳,好歹用诗文换些小费回来。但物是人非,现在已经不是开元年间了,李白四处奔走,发现现在的诗文已经不值钱了。奔波多日后,好歹在鄱阳湖东边的建昌县,遇到和他有旧的屈突县令,留他住了一阵,临行还赠送了一些盘费。总算让李白没有两手空空回家,和宗氏姐弟把年过了。

过了年,夫妇二人各寻去处。李白送宗氏还是去了庐山,寻和她相投的道士李腾空去了。李白送完人后,便去了金陵。

李白还是从事他的老本行--陪吃陪喝,写诗做赋。

他不免还是在诗文中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想法,有一次他在诗里写"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自比窃符救赵的侯嬴,大家看后哑然失笑,更有一个小吏,毫不留情地嘲讽他:“李先生想当侯嬴么?听说金陵城北倒是缺一个守门人。”

六、大鹏归去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年又过去了。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和唐肃宗父子先后去世。宫中,朝堂,一片混乱,最后宦官李辅国扶太子李豫登了基,是为代宗。

这年秋天,贼势复炽,睢阳再陷。睢阳是李白多年客居之地,和宗氏结婚后,更是成了他的家园。年逾花甲的李白,听闻消息,不禁热血沸腾,竟然要从军请缨杀敌。他从朋友处借来一匹老马,拿出旧日的宝剑,意气风发的就从金陵出发了,幻想着自己像投靠周亚夫的大侠剧孟一样...

可惜,走到半途,就连人带马都病倒了。(据《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勉强着挣扎回到金陵的李白,不能不感叹自己真的老了,他思考着何去何从。这时,李白想起了在附近当涂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写了一首《献从叔当涂宰阳冰》给这位名闻天下的篆书书法家作为见面礼。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3)

当涂,诗仙圣地,李白墓园

这位气度轩朗,待友以仁的长者,热情接待了李白,使李白在穷途末路的晚年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和归宿之地。

不幸的是,长年累月的漂泊加上纵酒无度,李白病倒了。李阳冰不惜重金延请名医,但李白似乎病已深沉,一时之间难以见效。按后来唐人皮日休等的说法,李白这是腐胁疾,是因过度饮酒而引起的脓胸穿孔症。(《七爱诗·李翰林》:“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眼看就要到年底,李白的病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好转。偏偏在此时,李阳冰在当涂任期将满,他不忍心离开病重的李白,又怕耽误了朝廷的期限。最后,仗义的李阳冰决定将宗氏和伯禽借来当涂,并在城外青山下给李白置了一处居所。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才向李白辞行。

病中的李白,对李阳冰感激不已。李阳冰临行之前,李白似乎自感时日无多,没有说过多的客套话,紧紧抓住李阳冰的手,并将自己的诗文稿件全部托付给了他,又和他简单叙说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

李阳冰似乎也明白李白的苦心,答应会为李白编辑诗卷,并熬了许多日,对李白的身世做了简单概括,写成了《草堂集序》。总算为后世研究李白留下了一些资料。

听李阳冰读完序文,形容枯槁的李白微微颔首,面露欣慰。这一切怎么看都像是李白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在交待后事。

当宝应二年(763年)春传来安史之乱完全平定的消息后,病魔竟然从李白身上渐渐离去。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4)

当涂,李白文化园

当涂的青山上虽然还有些许残雪,谢公池畔却已长出了青草,山麓的田家备了春酒,邀请李白前去,他便欣然前往。山花吐了春蕊,山鸟阵阵欢鸣,他的心情和身体似乎都如春日里的暖阳一般,要恢复了: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暮春时节,李白再次出游宣城,却发现物是人非。

五松山下的农家,日夜劳作,却拿不出一粒米,只好到山下塘里去采了些菰蒲回来,剥出菰米,权当饭菜。

泾县,故人一个都找寻不到,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也是一片荒凉。

宣城,有一个小酒馆,是他常去的地方,纪老头所酿的“老春”酒,是他的忘忧酒--也只剩下一间破败的老屋,关门闭户,眼见就要倒塌。一打听,才知道老纪已于去年离世了。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不禁老泪纵横,怎么旧游之地,如今都是满目疮痍;知交故人,都零落成泥。

李白再去“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风景依旧,但殷红的杜鹃花此刻在他眼中已成了伤心之色,满山的子规鸟儿似乎在不停地唱:“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肝肠寸断的李白,此时此刻是多么思念万里之外的故乡啊,但路迢迢,水悠悠,自己贫病交加,如何归去啊?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回到当涂的李白,恰逢李阳冰的门人故吏来访,他们得知李白生活困顿,便凑了些钱米送来。他们还告诉李白,替伯禽在某个盐场谋了个糊口的差事。李白感激不已,这样一来,总算是暂免免冻馁之虞。

但这一切似乎,更像是给予李白临终前的安慰。或者说,让李白终于可以放心离去。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5)

一天夜里,当涂境内的长江上,皓月当空,江面如镜,只有一叶小舟,在流光里荡漾,传出阵阵歌声: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如果附近有人听到,就会被这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悲愤,时而幽咽的歌声吸引......

有那么一只鲲鹏,曾经冲天而起,震动四海八荒,却从空中跌落,折断了翅膀。是它的力量不济吗?不,它激扬而起的余风还能传至万世哩!是天地太狭小了啊,让它的左袖被扶桑挂住了。孔子已死,后人听到它半空夭折的消息,再也不会像孔子泣麟那样为它而流泪了吧?

这就是李白的《临终歌》,他的临终绝笔。

关于李白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已经难以确认。只知道,当广德二年(764年)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诸州推举贤才。李白被推举为左拾遗,当诏命到来时,李白已经不在人世。

李白的身世成谜,他的死因也众说纷纭。有说投奔李阳冰后不久就病逝;有说是喝酒引发胸腔穿孔而死(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他“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旧唐书》);还有一种最为浪漫:他喝醉酒后,看见江中的月亮,以为自己已经升仙,“乘酒捉月,沉水中。” (《唐才子传》),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我们更愿意相信,辛酸一生的李白,是上界的仙人,他来人世走一遭,只是来渡劫的。那一天,是月亮姐姐看他耍够了,就接他回去了。

七、尾声

唐宪宗元和年间,李白已经逝世五十多年。

担任宣、歙、池三州观察使,与李白有通家之好的范传正来到当涂,在当涂县令诸葛纵的协助之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才在荒野从中找到了李白的坟墓,又花了不少时间,找到了李白的后人--他的两个孙女,也就是伯禽的两个女儿。

她们年约三十,穿着朴素,还大有不少补丁,但却洗的干干净净。此刻的她们,都已嫁给平民,且生儿育女。

当她们来到范传正面前,虽有些拘束,却不卑不亢。范传正、诸葛二人,一个和李白有通家之好,一个自幼研习太白诗文,对李白仰慕不已,便开口询问起来。一番询问下来,儿女对李白事迹所知不详,只说父亲伯禽也已去世多年,在一个盐场里干过十来年差事,勉强养活一家人,生下他们兄妹三人,哥哥出外谋生,已经十多年无音信了。

范传正、诸葛二人听罢,不禁感慨万千,又问起他们近况,是否温饱无虞?二女回答说幸免于死罢了。

范传正和诸葛纵就安慰她们说:“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尽力相帮。”

姊妹俩一番拜谢后,说只求将祖父的坟墓迁葬到县南的青山,一来这是先人遗愿,二来旧坟墓也快塌了。

范传正和诸葛纵自然允诺,又问她们还有什么要求,再三询问,姊妹俩都说别无所求,如此足矣。

诸葛纵和范传正耳语了一阵,又转身问道:“你们生活既然如此艰难,何不改嫁士族?我们可以为你们姐妹另选宦官人家。”

妹妹抢先回答道:“假如我等依靠官府之威,贪图富贵,遗弃糟糠和子女,岂不是辱没了先人?这种话,请贵人们不要再说了。”

姐姐也答道:“贵人们既熟悉先祖诗文,可知先祖曾说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说完,两人便告辞而去...

惭愧不已的范传正等人不久就在当涂东南的青山脚下,选了一块吉壤,将李白迁葬于此。范传正亲自写了一通碑文,题为“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

李白吃软饭的诗句(大话李白七)(16)

青山李白墓,一千多年来历尽沧桑,多次被毁,多次修葺。每次有损毁之虞,当地村民就自发奋起保护......

李白有没有后人流传至今,已经无法考证。但千余年来,他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并将千秋万代一直活下去!

参考资料:

两唐书《新/旧唐书》相关人物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 . 李白》

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

安旗 《李白传》

李长之 《李白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