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邱俪华作为上海大剧院2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之一,上海歌剧院联合上海大剧院全新制作呈现的威尔第名作 《纳布科》 昨晚起至明晚首演于上海大剧院昨晚,魔都观众被有“意大利第二国歌”之誉的 《纳布科》第三幕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合唱深深打动这首大合唱连唱两遍,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久久不息 威尔第的成名之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歌剧马可波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歌剧马可波罗(魔都观众爱上意大利)

歌剧马可波罗

晨报记者 邱俪华

作为上海大剧院2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之一,上海歌剧院联合上海大剧院全新制作呈现的威尔第名作 《纳布科》 昨晚起至明晚首演于上海大剧院。昨晚,魔都观众被有“意大利第二国歌”之誉的 《纳布科》第三幕的“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合唱深深打动。这首大合唱连唱两遍,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久久不息。 威尔第的成名之作

意大利“第二国歌”

1842年3月9日歌剧《纳布科》首演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幕布落下时,一位世界大师诞生了。”——威尔第自此一举成名。

176年后的今天,这部四幕歌剧仍是全球顶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然而它的诞生却纯属偶然。

威尔第的艺术生涯并不平坦,第一部歌剧《奥贝尔托》收益微薄,尝试喜剧作品《一日国王》又惨遭失败,心灰意冷之下打算放弃写作歌剧。《纳布科》可说是在斯卡拉歌剧院经理的逼迫下完成的。威尔第曾表示,自己起先完全不准备接手,回家便把脚本扔到桌上,但偶然看到第一页的一行歌词“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正是这句话给了他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纳布科》的剧情取材于《圣经》 所载公元前6世纪时巴比伦(亚述人)与希伯来(犹太人)之间民族冲突的故事。吸引作曲家的那句歌词正是源于从耶路撒冷被掳到巴比伦的希伯来囚徒在流放途中的合唱。而这正应和了作曲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境——19世纪40年代的意大利处于反侵略斗争中,威尔第将当时民众对于自由、独立的渴望幻化到音乐中,用大合唱“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鼓舞当时的意大利人保卫祖国、获得自由。从1842年3月问世到是年年底,《纳布科》仅在斯卡拉歌剧院就演了不下75场;两年间,该剧在意大利约40个剧场轮番上演。

直至《纳布科》首演后的第19年,意大利才真正独立。此后十年间,经过第三次独立战争,意大利实现了全境统一,于1871年定都罗马。可以说作曲家的创作黄金期都是和民族独立统一运动相伴的,在这期间,他写出的《弄臣》《吟游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奥赛罗》《阿依达》 等都成为了歌剧艺术的永恒经典。二战后,被炸毁的斯卡拉歌剧院重建,并在“飞吧,思想,乘着金色的翅膀”合唱声中盛大开幕。自此,这首大合唱被誉为“意大利第二国歌”。1901年,威尔第去世,米兰28万人哼着这支悲壮的歌曲为其送行。

全新制作上海首演

大咖云集实力加持

此次,作为上海大剧院20周年庆典系列演出的一部分,全新制作的《纳布科》,不仅邀请到意大利的皮尔·路易吉·皮兹与马西莫·盖斯帕隆担任艺术顾问和导演,以色列指挥家丹尼尔·奥伦执棒,更有一众国际顶尖歌唱家倾情加盟。

指挥奥伦和上海大剧院早早结下了“歌剧情缘”,2012年的《波希米亚人》、2013年的《阿蒂拉》、2014年的《曼侬·莱斯科》……这些鸿篇巨制都给上海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昨晚登台的《纳布科》是继2017年新年音乐会后奥伦与上海大剧院的最新合作。

建筑师出身的导演马西莫·盖斯帕隆则通过不同以往的舞台布景设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明艳华丽的色调重塑古巴比伦王国和两河流域文化的宏伟壮丽。他不仅运用雕像来呈现不同的宗教世界,并且以贯穿全剧的戏剧性和行动性串联起不同时空的经典历史元素。“我希望能够带给观众们一个兼具美感、戏剧性和行动性的制作。但‘美’是我所追求的第一目标。”马西莫·盖斯帕隆如是说。

此次演出阵容既涵盖了上海歌剧院一众人们耳熟能详的明星歌剧演员,如张峰、宋倩、余杨等,也邀请到了国际力量前来助阵。其中包括第二场演出中饰演纳布科的蒙古国歌唱家阿马图维希·恩科巴特,第一、三场中饰演阿碧凯利的斯洛文尼亚女高音歌唱家里贝卡·洛卡尔,以及在第一、三场中饰演撒迦利亚的美国男低音歌唱家雷蒙德·阿塞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