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漫游未来内容介绍(小灵通漫游未来)(1)

2020年5月15日,叶永烈先生逝世,享年80岁。

叶先生生前著述颇丰,涉及面之广,亦是作家中的翘楚。

我手上幸有叶先生《小灵通漫游未来》全集一册,其总书序言,叶先生记录了他创作该书的经历,现将其抄录下来,供大家参阅、了解,算作对叶先生的纪念。

(注:原文略有删减,删减内容及其原因,大家心照不宣,望知悉。)

小灵通漫游未来内容介绍(小灵通漫游未来)(2)

小灵通漫游未来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全书不过七万字。这本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现在,这本放在你面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是由小灵通“一游”“二游”“三游”未来所组成的。这本书从我21岁时完成初稿,到2000年写出“三游”,经历了将近40年时间:

1961年写出“一游”,1978年出版“一游”。

1984年写出“二游”,1986年出版“二游”。

2000年写出、出版“三游”。

我最初是怎么着手写《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呢?旧事重提,说来话长……

记得那是1977年12月,我收到相识多年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老编辑戴洋藩先生的信,说是他的妻子沙孝惠调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打算约我写“一本《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的时候》,展望祖国2000年时工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这使得我记起了十几年前写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叫做《小灵通的奇遇》,就是讲“未来是什么样”的。

在写《小灵通的奇遇》前,1959年初,19岁的我,正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上二年级,写了第一本科普书稿《科学珍闻三百条》

当时,我刚刚走上科普创作道路,缺乏写作经验,从各报刊及国外杂志中收集了许多科技新成就,共三百条,变成这个书稿。

我把书稿寄给河北人民出版社,被退稿,理由是科技新闻罗列,太枯燥。

尽管当时没出版,但我熟悉了许多当时的科技新成就、新动态。

小灵通漫游未来内容介绍(小灵通漫游未来)(3)

碳的一家

当年暑假,我写出了化学小品集《碳的一家》,投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受到热情扶持,幸运地得以在1960年2月出版。

接着,又应出版社热情约稿,参加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写作,成为1961年出版的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写得最多、也是最年轻的作者。

这份写作经验,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完成《十万个为什么》后,为了克服《科学珍闻三百条》的缺点,我决定把它写成一本科学幻想小说:

我通过一位眼明耳灵、消息灵通的小记者——小灵通,到未来市进行一番漫游,报道种种未来的新科学、新技术。

这样一来,抓住了一根贯穿线,把那些一条条孤立的科学新闻,像一粒粒珍珠一样用一根线穿了起来。另外,在讲每条科学珍闻时,不是直接讲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形象化的幻想故事来写。

这样,在1961年秋,我写出了《小灵通的奇遇》一书。

但这本书遭到退稿,因为书中所写的美好生活,与当时环境,形成了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不合时宜。

不仅如此,因为这本书,我家什么都没有了,幸好我岳母有个箱子,我把手稿放在岳母的箱子里,手稿才得以保存。

多年后,科学的春天到来。我把那发黄的手稿送到少年儿童出版社,立即得到领导和责任编辑沙孝惠的热情肯定。他们建议把书名改为《小灵通漫游未来》,压缩头、尾,并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于是,我重新写了一稿。

沙孝惠认真编辑,画家杜建国画出了生动活泼的插图,画家简毅设计了精美的封面。

在出版社的大力帮助下,这本书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印好了,与广大读者见面,算是部分回答了他们关于“未来什么样”的问题。

《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新时期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多个出版社都租来版权重印,粗略统计,总印数达到300万册。

当时,我到北京出差,路过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见到许多人排队购买《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来,这本书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艺创作一等奖,又被改成电影剧本。再后来,应中央电视台邀请,由我编剧,拍摄了42集儿童电视系列片《小灵通》,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播放。

再后来,小读者们不满足于“一游”,纷纷要求“小灵通”带他们再到未来世界漫游一番。沙孝惠也几度促我写续篇。

于是,我写了《小灵通再游未来》,以展望新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1986年,“二游”出版了。

《小灵通漫游未来》产生了广泛影响,不仅经我授权的名叫“小灵通”的无线市话用户达到一亿,有的商店取名“小灵通”,有的人外号叫“小灵通”,就连有的电视剧里的对话也说:“你快成了‘小灵通’啦!”

2000年,在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又写了《小灵通三游未来》。

它比“一游”“二游”更难写:

一是“一游”“二游”已经写过的科学幻想,不能重复。

二是故事必须与“一游”“二游”连续,人物性格连续,文笔保持统一。比如,“一游”“二游”都是写小灵通在未来市漫游三天,因此“三游”也是游三天。

尽管写作“三游”距离写作“一游”将近40年,但是小灵通的年纪仍旧保持不变,小虎子、小燕、铁蛋的年纪也保持不变,而未来市的面貌则越变越新,越来越先进。

在少年儿童出版社把“一游”“二游”“三游”合并成一本书出版的时候,我写下这段关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创作经过,作为序言。

一本初稿写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书,如今仍在不断印刷,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小读者,我深感欣慰。

叶永烈

2015年9月15日

于上海“沉思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