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复发病人会一直发烧吗(肿瘤患者现在发烧了)(1)

疫情当前,一提发烧,大家都会心头一紧。只要一有发热症状,就开始担惊受怕,是不是“中招”新冠病毒了?

其实,发烧只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并不意味着一定染上了新冠病毒。

我们要提醒的是,罹患肿瘤的人群也可能发烧,俗称“肿瘤热”。

“肿瘤热”其实是肿瘤引起的人体机体反应,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 、由于肿瘤生长,使肿瘤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坏死或由于治疗时引起肿瘤细胞破坏,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导致机体发热;

2 、由肿瘤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3 、肿瘤内的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内源性发热;

4 、肿瘤细胞释放出抗原性物质,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出现体温过高;

5 、对部分肿瘤细胞,如果浸润到体温调节中枢,也可导致中枢性发热。

除上述情况,肿瘤患者还常见另两种发热情况,即肿瘤压迫导致的局部感染,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导致的显性或隐性感染。

出现这些情况,患者均需接受积极的抗感染处理。

在这个特殊时期,肿瘤患者遇到发烧,一定还会想——我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烧,还是肿瘤热呢?

临床上,我们必须科学、谨慎、专业地给予这两种不同的“发烧”进行辨析。

首先,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烧,常伴随乏力、干咳症状,少数病例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新冠病毒引起的发热以中低热为主,患者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轻症患者仅表现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重症患者后期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但会伴随烦躁、嗜睡等神志精神改变。严重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

其次,肿瘤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发热,绝大多数病人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主要发生在肿瘤负荷较大、伴随转移患者中。

因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病,且有明确诊断方法,故针对二者的区分可借助胸部CT、血常规、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判断。对近期新出现发热症状的肿瘤患者,建议先就近定点发热门诊排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或明确发热原因。

许多人担心“肿瘤热”有传染性,导致患者自己和周围人群的紧张。其实,它并不具传染性,它是指肿瘤患者在排除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出血等引起非感染性疾病外,仍找不到原因的发热。

“肿瘤热”一旦发生,患者和家属有时会手足无措,如何科学处置呢?

关于肿瘤热的治疗,还是以抗肿瘤治疗为主,辅以吲哚美辛(消炎痛)或类似药物降体温,高热伴大量出汗患者需适当补充糖盐水及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即可。

目前抗肿瘤治疗手段较多,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内分泌等,值得一提的是,参加临床试验也是可以尝试治疗的措施,对多种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参加一期新药临床研究,以获得更新的治疗机会。

再次提醒肿瘤患者,“肿瘤治疗(化疗)后发热”要重视,除治疗药物本身导致的“药物热”,更常见的是化疗后导致白细胞降低或中性粒细胞降低,导致显性或隐性感染,如不及时就医,并给予升白细胞处理、高级别抗生素,患者会存在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风险。

温馨健康贴士

1 、抗肿瘤治疗后患者可根据既往出现的不良反应,配足辅助用药,如止吐、止痛、退热、升白或升血小板的药物,减少来院次数;

2 、化疗期间患者免疫力较低,为避免感染,建议尽量在家活动,少去人流密集地。如需外出,戴口罩、勤洗手、接触人群时要有2米距离;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多吃水果和蔬菜,如身体状态可以,建议室内适量锻炼与运动;

4 、保持良好心态,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规范治疗;

5 、化疗期间如需入院,尽量减少在外停留时间。

作者:张剑 高水平(作者张剑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一期临床研究病房副主任,高水平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期临床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