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出身于陕北的张献忠,起义后在四川打出一片天地,并自立为王,在四川实行残暴统治。清军入关后,势如破竹,随着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失败,四川的张献忠很快也成为了下一个打击目标。四川受张献忠残暴统治及战争的血雨腥风,又逢各种瘟疫,出现了“万里无人烟,虎兽与人杂居”的局面。天府之国的四川,人口锐减至不足十万人。康熙年间,清政府从外省大量迁徙人口至四川,此次迁徙的人口以湖广为主,且其他省的人口迁徙四川,均要经湖广行省中转,故此次人口迁徙运动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需要指出的是,“湖广填四川”所谓的湖广行省,指的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而并非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两湖两广)。但是,“湖广填四川”运动中,迁徙至四川的人口,并非仅仅来自湖南、湖北,也有来自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份。
现在很多四川、重庆一带的人,翻看自己的族谱,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来自广东。初中语文课本,朱德同志写的《回忆我的母亲》就明确提到,他的祖先是广东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广东韶关迁到了四川省仪陇县。也就是说,从广东迁出的人口主要是客家人。
现在的广东人,根据语言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人:讲白话(粤语)的广府人、讲潮汕话(闽南语系)的潮汕人以及讲客家话的客家人。他们是不同时期先后从中原迁至广东的北方汉人。其中,客家人是最后一批到达,当他们来到广东的时候,广府人已经占据了最优质的珠三角平原的肥沃土地,潮汕人占据东部沿海土地,剩下的只有粤北的山区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广东的客家人,主要生活在粤北(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四市以及广州的花都、从化等区)的原因。即便如此,客家人还是避免不了同当地土著之间的“土客矛盾”,经常发生械斗。于是,一有机会,客家人就会往其他地方迁徙。在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中,部分客家人也迁徙到了四川。
“湖广填四川”后,湖广的大量人口迁徙至四川,这就使湖广行省存在一定的人口空档,于是又有后面一句“江西填湖广”,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的湖北人、湖南人是江西人的近亲老表。通过方言就可以发现,现在湖北省东南部大冶、阳新及南部的通山、通城等地,讲的方言与湖北其他地方的方言格格不入,他们的方言反而与江西方言更加接近,实际属于“赣语系”,被称为“大通片”。同样,湖南省的很多与江西接壤的区域也是讲江西话,属于赣语系。方言已经充分证明了湖北、湖南与江西之间的关系。
“湖广填四川”,是政府主导的一次人口迁徙运动。受政府强迫,不得已而为之,但谁又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呢?于是,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出现了逃脱、走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负责人口迁徙运动的官员想出一个办法:用一条长绳将大家的双手系起来,形成串联,列队迁徙。但是,人有三急,需要方便的时候申请将手上的绳子解开,是为“解手”。演变下来,“解手”成了去大小方便的代名词。可以说,在现代中国,如果那个地方的方言中的“解手”代指上厕所,那么无疑,他们的祖先是在“湖广填四川”运动中从外省迁徙过来的。
,